•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新网:桐城 科技创新成“转调”新引擎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日前,由桐城市恒昌玻璃公司与央企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恒昌玻璃产业园已完成前期工程,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这是桐城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借助“外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项重要成果。

  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该市先后有70余家企业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转化,以期达到“借鸡下蛋”的目的。创办于1997年的盛运公司在运输机械行业中起步较迟,但发展速度惊人,2010年该公司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版上市,成为我市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其发展的秘诀就是紧密依托合肥水泥研究院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公司先后实施的“干法脱硫除尘设备”等三项自主创新项目,其中有两项获得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一项被列入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同时,一大批像鸿业节能科技、长林环保公司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也找到了产品技术上的“大靠山”,企业在合作中实现自主创新,如今在桐城,不仅仅是小袋子、小刷子等传统“五小商品”,电子标签、防伪瓶盖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而又时髦的新“五小商品”构成了该市战略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桐城市围绕“项目带动、成果转化、专利申报”三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提升科技创新承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动力。仅去年该市就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通过“培植创新土壤”,对企业支持重点由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向环境营造,进行技术升级,帮助30余家企业凝练专利技术达60余项,实施创新项目115项,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00余项,高新技术产品21项, 10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高科技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在前不久的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县工作考核中,高标准通过。该市还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一系列殊荣。张植骏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