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桐城北融南接实现新跨越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市紧抓“北融南接”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强化项目带动,优化平台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速金融创新步伐,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2010年全市GDP突破1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平台。全市2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5.1亿元,同比增长51%,产值超过亿元企业35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超过10家,工业经济占全市GDP的份额达55%。

  强化项目带动

  桐城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计划,并采取“招大、引强、培优”思路,把加快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之中。2010年,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9个,总投资59.1亿元,实现利税10.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45.4亿元,实现利税7.1亿元。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企业产值的90%以上。丹凤全电子纱1号池窑项目投资6.5亿元竣工投产,成为国内第一座年产3万吨全电子纱池窑生产企业。央企合作项目中建材与恒昌集团共同投资12亿元建设光电玻璃项目正式开工,填补了桐城无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的空白。

  优化平台建设

  不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去年桐城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60个,总投资额6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外资完成1055万美元,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特色产业开发区”。下一步,将着力做好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升级工作,加强产业规划和功能分区,加速完善功能配套,打造集工业、商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把双新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承接集聚大型包装印刷企业的主阵地,加快建设包装印刷产业园。使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十个镇、街道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

  桐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深厚。“桐城派”、“文庙”、“六尺巷”享誉海内外。桐城市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圈内“活力文都,休闲天堂”这个目标,以建设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线,把城市的政务、商务、生活居住等城市综合功能向东部新城逐渐转移。2010年又将城区最为优越的中心地带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的办公场所腾地让出来,在原先文庙的基础上,兴建桐城文化博物馆;通过对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老街———孔城老街投资8.8亿元进行修复。今年,将大力推进文化博物馆、投子寺文化园、玉雕产业园、宰相府、六尺巷重建、龙眠河综合整治上游“桐城笔会”等项目建设,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

  推进金融创新

  桐城力破资金“瓶颈”,着力优化融资环境,进一步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一届银企对接会上,有11家金融机构与442家企业的888个项目成功对接,签约信贷资金超过40亿元。积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桐城首创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在全省推广,全市现有注册担保公司7家,实现了担保网络的全覆盖。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2010年6月,盛运股份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通讯员 潘月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