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安在线:“小年轻”下派显 “大身手”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如今来到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可以看到平坦干净的公路,规范漂亮的居民住宅,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和一年前相比,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飞跃式的发展进程,正是凝聚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树的心血和汗水。2010年3月,27岁的张树到樟枫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刚进入村里,不少老干部老党员怀疑:这个“小年轻”到基层也能干得好?面对不太信任的目光,张树沉入基层,开拓思路,提出了以党建工作为发力点,主攻培育产业、改善人居两大重点,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扎实苦干,使村庄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调整产业结构对接致富路

  樟枫村山场资源丰富,由于缺乏引导和组织,近万亩山场“养在深闺无人识”,资源闲置和浪费给产业发展带来重重阻力,为改变现状,张树同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群众致富的支撑点。以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万亩生态园”为远景规划,整合山场资源,流转林地经营权,统一布局、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不到一年时间,占地12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悄然崛起,同时带动了2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人平均每月收入可达1500元。在此基础之上,因势利导,以“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扎实推进生态林业发展,整合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企群联手,共推发展。目前,桐城市永椿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100万元,吸纳会员20名,合作成员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1至2万元。目前,二期工程正式启动,4000余亩园林正加紧建设,千亩油茶基地、农家乐基地正呼之欲出。2010年11月份,又成功于新桥牧业成功对接,流转耕地2000余亩,至此,樟枫又增优质水稻、小麦种植和大棚蔬菜培育这一新产业。

  改善人居建设和谐新樟枫

  樟枫村住房缺乏规划,布局零乱,不少民居已经成为危房,张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状,他从完善规划入手,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对我村布点村庄进行了全面规划,将7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为6个村民集居点,统筹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娱乐休闲设施。抢抓实施土地置换政策契机,在中心村庄新建住房50余套,“一横三纵”的社区布局初步形成。同时,他还积极各类项目资金,争取卫生室建设、农村改水改厕、道路建设、危房改造、贫困户建房补贴等项目资金20余万元。樟枫村的建设模式被桐城市列为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村。

  固本强基激活内动力

  在村“两委”班子内部,张树同志着力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置身发展、服务群众的内动力。以工作责任倒逼机制和奖惩机制为重点,配套健全了村级民主议事制度。另外,在原有四个支部的基础上新增了生态农林合作社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亲身示范。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党建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向承诺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载体,激发党员责任感和荣誉感。拓展党员议事会制度,推行“组级党群理事会”,要事共商,大事共办,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建设、争当优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党员中开展“评星挂牌”活动,党员户定星挂牌,同榜竞赛,创先进,争优秀,中央创先争优活动专题网站都曾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过详细介绍。(潘月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