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镇政府广场是群众娱乐休闲的场所之一。过去可不是这样,上访的、告村干部状的村民隔三岔五地来问罪,不稳定、不和谐,制约发展,闹心又伤心!”桐城市青草镇党委书记张琦说:“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让青草群众得到了实惠,社会增添了和谐。”
青草镇位于桐城西部,与潜山、怀宁接壤,社会治安形势相对复杂,桐城民谣有云:“告不过西乡”。近5年来,该镇以“关爱民生、民生惠民”为抓手,统筹镇村发展,累计投入8000万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尽力“办好群众想办的事、办好群众没有想到的事”,形成了干群齐心、社会和谐发展局面。
突出抓好社会保障类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近5年来,该镇投入配套资金1200万元,建成1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涵盖农村教育、扶贫济困、医疗救助、留守儿童、扶残助残等方面的省、市、县三级“规定”的民生工程全部规划、建设到位,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困有所帮、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目标。
着力抓好服务发展类民生工程,夯实发展根基。该镇近5年累计投入配套资金380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110公里,解决了3.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小农水工程、土地整理工程、中心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抓好阳光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培育“山区的特色种养和生态旅游产业带、桐潜路和茅青路沿线的工业走廊”,夯实“产业富民”根基。截至2010年底,该镇在工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三道岩景区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超过2000万元,建成占地25亩的青草镇农民工创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江岭、里仁、梅城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6个市级示范村,培训农民和农民工1.3万人次,初步建成了三道岩景区的进出通道和青草镇卫生材料工业园。在发展硬件逐年完善的基础上,该镇镇域经济发展逐年加快,2010年,该镇实现财政收入1370万元,同比增长33.5%,税收1100万元,同比增长46.3%。农民人均纯收入6861元,同比增长11.2%。
强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类民生工程,奠基转型发展、长远发展。青草发展商贸业、生态旅游业的禀赋得天独厚,是经济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主战场。该镇先后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集镇区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启动建设青草镇污水集中处理厂、河滨公园、市民公园和青草老街区整体改造工程,改建青草公用型车站,新建青草小商品大市场。为实现城乡生态环境整体提升,该镇还着手建设占地500亩的农村公墓,实现节地、环保、造景、惠民的完美统一。目前,所有新建、改建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成了专项规划,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到十二五末,河滨公园等七项群众“没想到”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将次第建成,一个以名胜、名点、优美生态为新标志的省级旅游乡镇将崛起于桐城西部。 占思海 张植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