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的花木园林基地,一排排香樟、银杏等名贵树木挺拔屹立,樱花、紫薇、金球桂、状元红等名优花卉随风摇曳、幽香扑鼻,让人顿感心旷神怡。以前,樟枫村是典型的“后进村”、“上访村”、计划生育“笼子村”。08年换届后,新一届党总支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富民强村”目标,攻坚克难,逆势奋进,终于使一个落后的贫困村变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广开言路,尊重民意,强化支部服务功能
针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樟枫村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以方便活动、发挥功能、推进发展为目标,对总支下设支部进行了调整,在原有四个支部的基础上新增了生态农林合作社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支部引导党员围绕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依岗承诺,定期考核,达标升级。全面开展了党员“评星挂牌”活动,党员户定星挂牌,同台竞争,同榜竞赛,创先进,争优秀。中央创先争优活动专题网站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该村还开通村级网站和“樟枫人QQ群”,党员群众通过网络媒介高度关注家乡发展,提建议,谈设想,畅所欲言,目前,通过网站和“QQ群”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同时,还积极探索将党内带党外,共建和谐新农村渠道。拓展党员议事会制度,推行“组级党群理事会”,通过“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作决策、统一实施抓落实、报告工作受监督”五步工作法,要事共商,大事共办,难事共解,和谐共创,化解纠纷,构建和谐,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建设、争当优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致力富民经济
樟枫村地处丘陵,区位偏远,发展工业经济条件较为薄弱,但拥有近万亩山场和五千亩良田。为此,樟枫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以打造集休闲、渡假、娱乐为一体的“万亩生态园”为远景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整合山场资源,流转林地经营权,统一布局、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不到一年时间,占地12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悄然崛起,同时带动了3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人平均每月收入可达1500元。在此基础之上,因势利导,以“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整合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企群联手,共推发展。目前,桐城市永椿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100万元,吸纳会员20名,合作社成员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1至2万元。二期3000亩名贵苗木基地、油茶基地、农家乐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和建设速度得到省、市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安徽省新闻联播两次报道,桐城市委组织部授予“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称号。
注重基础,建设新村,不断改善人居
三年来,兴修水泥路8公里、组级砂石路20余公里,穿梭乡村,密如蛛网的主干道和通组道路将全村连为一体。开挖兴修当家塘10余口及一条长达4公里的供水主渠,功能良好的水利设施为樟枫农林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08、2009年分别整治了两个村庄,2010年全面启动中心村庄建设,新建民居50余套,村庄住户达300余户,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全。占地1万平米,投资70万元的小型景观公园完成设计,正在破土动工。同时,十分注重建成区的管理,对村庄内卫生环境实行轮流管护,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樟枫村新农村建设做法得到各级领导和各级主流媒体的关注,2008、2009两年连续在桐城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人民网、安庆电视台、安庆日报等均多次推介。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樟枫村的发展迈入了快车道,荣获安庆市“生态建设示范村”、桐城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和“科普示范村”。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实现7200元,在范岗镇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陈俊 李卫 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