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安在线:超越血缘的爱恩重如山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程斯煌,桐城市新渡镇凤凰村一位普通的农民,自幼失去父亲,贫寒的家境和车祸中左上肢受伤致残的状况,导致他年近不惑之年才组成了家庭。此后23年来,他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臂膀和博大的胸怀,为妻子和两个继子支撑起生活的晴空。

  年近不惑成了家

  他视继子如己出

  1987年10月,桐城市新渡镇合城村何泽英的丈夫胡某车祸身亡,留下了一双幼子:8岁的胡卫东与7岁的胡卫国。32岁的何泽英难以维系这个残缺的家。次年11月,她改嫁比自己长7岁的本镇凤凰村农民程斯煌。时年39岁的程斯煌,自幼失去父亲,后被汽车撞断左胳膊,落下残废,一直未曾婚娶。那年秋天,何泽英挽着两个幼子走进了程斯煌的家门。

  这些年来,程斯煌只给自己放过一次假,那还是因为胳膊旧伤发作住院治疗,并且只有三天。每天不停地劳作使程斯煌周身疼痛,可他不能停歇。因为一旦停歇,两个儿子会连饭都吃不上。程斯煌将这俩小兄弟视同己出,细心照顾,疼爱有加,与何泽英相约:“我们不能再要孩子,否则我们无法扶养这两孩子成人。”婚后第二天,他将卫东送进村学校读书,每天都亲自接送,送完后再下地劳动。7岁的小卫国很顽皮,为防意外,程斯煌总是把他背在背上。逢年过节,别人家的孩子穿新衣,他宁可自己受冻,也要让孩子们满足。1989年春节,胡卫国见到邻居小伙伴浑身一新,也跟母亲要新衣。何泽英看到儿子不知家境,狠狠地掴了他两下:"你怎能跟人家比!"这一幕恰好被拉着木板车替人送货回来的程斯煌撞见,他二话没说,掏出口袋刚刚挣到的20元脚力钱,替小卫国买了新衣。

  “孩子生病后,命运只赋予了我一个角色——那就是父亲。哪怕我忍饥受冻,我也要让两个孩子和常人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和阳光。”程斯煌用宣誓般的语言说。199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隔壁屋内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惊醒了程斯煌。他拉亮电灯,见放假回来住的胡卫国满脸通红,用手掌一触额头滚烫。"不好,卫国病了",程斯煌喊醒妻子,只身背起小卫国钻进黑洞洞的雨夜。急不择路摔落路边水沟,他攀着沟边的荆棘爬上公路,膝盖和手掌划出道道口子,鲜血直流。医院检查结果,小卫国患的是急性肺炎。望着窗外风狂雨猛,再瞧瞧泥塑似的程斯煌,医生感动地说:"这孩子命大呵,再晚点恐怕问题严重了!"

  小儿子遭遇劫难

  老父不放弃不抛弃

  1997年7月,胡卫国初中毕业回乡,程斯煌四处打听,给他找了位油漆师傅.3年技艺学成,已经20岁的胡卫国想用自己的双手来报答恩重如山的父亲。2001年1月8日,胡卫国一再说服父母,去北京怀柔县打工。2月20日,浑身疲惫的胡卫国一躺下就睡着了,全然不知煤炉未封好,昏睡中煤气中毒,被送进北京朝阳医院紧急抢救了3天才苏醒过来,但已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程斯煌咬紧牙关卖掉家中所有的稻谷和一头肥猪,凑上2000元,一路啃着自带的干粮赶往北京。

  胡卫国住在高压氧病房中,依靠医生用注射器向喉咙里注射流汁维持生命,浑身多个部位出现骨化性肌炎和褥疮,每天1000多元的医疗费。医院说:"康复不能说没有可能,但你们恐怕难以承受巨额医疗费。"程斯煌搂住胡卫国痛哭:"儿呀,你要挺住,父亲就是沿街乞讨也要为你医治!"医护人员闻之无不落泪。

  第二天,程斯煌不顾年迈体衰,悄悄去医院卖了血浆换来500元钱,回途中晕倒在一家旅店门前.好心的女店主搀扶着老人进旅社躺下,待问明前因后果,管吃管住一宿,非但没收一分钱,反倒送给程斯煌100元钱和一些点心。

  程斯煌将这600元和随带的2000元钱一并交给医生,求医生尽力为儿子医治,欠的医疗费自己回家筹措。程斯煌把胡卫东叫到医院照顾弟弟,自己一路乞讨回家,四处奔波借钱。为不让医院停止医疗,借一点送去再折回。为此,这位半百老人给自己压上了4万元债务。

  2001年5月,程斯煌背起病情稍有好转的儿子回了家。望着身心憔悴的丈夫,何泽英说:"斯煌,你算尽到父亲的责任了,卫国就让他听天由命吧。"程斯煌缄口不语,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

  6月7日的深夜,在蚊帐中的卫国看着为自己和哥哥苦累大半生、瘦脱得不成人形的父亲,想就此自绝。喂药时,卫国固执地咬紧牙关,不肯下咽。迫不得已,程斯煌绷起面孔道:"你就这么忍心离开我和你妈吗?"儿子无言,眼角闪出晶莹的泪珠。

  桐城社会各界闻讯,纷纷向程斯煌伸出温暖的手。桐城市民政局送上了1000元慰问金。新渡镇政府除送上500元慰问金外,还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合城村村干部送来300元捐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共产党员程晓泼把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2000元送来。一位回家探亲的解放军战士把原本买给家人的500元营养品全送给了程斯煌……

  生活再苦再累,也改变不了程斯煌乐观的心态,艰辛和磨难只能锻造他坚强的品格。他依旧白天去镇上拉木板车替人送货,赚点苦力钱给卫国抓药或购买营养品。晚上回来还要给卫国按摩。就这样程斯煌不嫌不弃,用博大的父爱关怀着卫国。2004年3月,奇迹开始出现,首先是卫国的听觉恢复,神志清醒。再后来已能在亲人的搀扶下站立,并逐渐行走起来。已是23岁的胡卫国在程斯煌地陪护下,到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医生们也惊讶不己,胡卫国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身体已完全康复。此时的胡卫国一头扎进慈祥的老父怀中,泪像雨一样飘洒,雨如泪一般倾诉。

  真情付出有回报

  儿子真心反哺

  回到家,程斯煌把两个儿子喊到跟前说“卫国,你在合城的爹爹、奶奶均已年迈,需要人照料。再说我曾向你爹奶承诺过,我供奉你读书扶养你成年,一定送你回去侍候双亲。你可不能让爸失言喏!”听罢父亲的嘱托,胡卫国闪着酸楚的泪光,跪到地上求哥哥留下好好孝敬父母。分别之时,胡卫东拉着弟弟胡卫国的手说:“好兄弟,有我吃的决不让爸妈饿着,有我穿的决不让爸妈冻着!”

  而今,哥哥胡卫东已改姓程,并已娶妻成家。夫妻二人均在北京打工,丈夫在一家装饰公司工作,妻子在一药房上班。前年,他俩的儿子出生,特从老家把老父老妈接到北京颐养天年。弟弟胡卫国在上海打工,也正和当地一位姑娘热恋之中,见哥嫂收入不多,一家5口在北京租房生活,经常寄钱接济兄嫂。

  大爱无形,大德无碑。这位老人那肢残的躯体里,装着的是对两个儿子如山的爱。刚接到这哥俩给笔者的来电,他说他俩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父亲爱之深沉。是哟,我们从这位平凡的继父之举和继儿的言行中,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丰富与贵重。(孙传银)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