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和谐春风暖里仁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住房砖瓦盖,村庄靓起来”,“彩电放在柜头,电话牵到床头,致富有门路,发展有盼头”,桐城市青草镇里仁村村民用这样的顺口溜描述自己当下的生活。40年前,遭大沙河特大洪水洗劫,里仁村整体搬迁至藏宝山下,“住草棚,种薄田,穷帽子一戴20年。”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村烟花爆竹作坊林立,安全事故频发,“村东炸,村西轰,哭骂声里熬光阴”,里仁一度成为桐城市烟花爆竹专项整治重点村。今日,里仁则以“桐城市宽裕型小康示范村”、“安庆市生态示范村”、“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而闻名遐迩,2009年,里仁村还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参观点之一。

  里仁村的崛起首先是顺势而为,从人抓起。2000年前后,已经告别茅草房的里仁村民兴起新一轮建房热,该村两委一班人在市、镇两级的支持下,制定了桐城市第一个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呼应村民脱贫致富的强烈诉求,争取世行二期加灌项目落户里仁,初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培育制刷、卫生劳保用品生产、民用建筑、物流运输等新产业,引导村民跳出了单纯的农业种植和高风险的烟花爆竹生产,脱贫致富之路越来越宽。2004年,为加速里仁的发展,该村两委狠抓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让60多名中青年党员个个成为“带动一方”的领头雁。到2009年,该村已有300余户村民成为制刷专业户、畜禽养殖户、物流运输户;在亲戚邻里的帮助下,500多村民常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务工,其中,身家过百万者不下50人,带动村民就业近300人。在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里仁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是关键。2005年,里仁村因地制宜,出台了中心村庄建设规划、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量力而行、分期实施、村民支持的基础上,三大规划得到了有效执行。规划结合当地地形地貌,以村部为中心,规划中心村庄面积15.22公顷,聚集居民400多户,同时规划了两个布点村庄。对入住中心(或布点)村庄的村民,实行征地、建筑标准、房型设计、外墙装饰、庭院绿化五统一,给排水、供电、通信、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公益设施由村级配套。在村民建房过程中,改水、改厕、改圈和沼气、太阳能推广同步进行。截至去年11月,里仁中心村庄已入住村民380户,1920人。旧的自然村庄经复垦整理,全部变成林地,全村新增林地350亩。

  同时,里仁村根据自然地貌和产业现状,将全村划分为三个产业带:工业商贸带;种植产业带;畜禽养殖产业带。实现了大户承包、机械化耕作,已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全面塑造新农民,该村还完善了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今日里仁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五保有人问,贫弱有人帮,中青年劳动力无剩余、无文盲,并且实现了“户均一个大学生”的教育发展目标。

  新农村建设,投入是基础。自2000年至今,除去村民建房投入外,村里共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桥、兴水利、架路灯,样样要钱。面对筹钱这块“硬骨头”,该村极力放大政策效益,走活“村集体收入补、村民一事一议筹、党员干部企业能人捐、帮扶联系单位帮”四步棋,集中统筹各项资金,逐年排定任务,分类实施,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去年投入50万元兴建村级图书室、幼儿园、卫生室,投入70万元兴建村民休闲健身广场。近几年来,省、安庆市及桐城市等有关部门共投入帮扶资金201万元,这些帮扶资金起到了杠杆作用。凡是重大建设项目,村里通过村两委班子成员会、全村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里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理事会共同议决,保证了“一事一议”起到了“聚民心、得民心”的双重效果。近年来,村民共投资投劳达5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今日里仁,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太阳能使用率、自来水入户率、楼房普及率均超过90%。

  (严华陈群谢延)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