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桐城市新渡镇新安渡村张祠提水站正开足马力,两台水泵从挂车河中提水浇灌河堤内400亩良田,以保早稻、小麦、棉花、油菜田有水灌溉、有水育秧。
自去年10月以来,桐城境内降水不足正常年份的3成,为当地近30年气象资料的最低值。30年未遇的旱灾致使该市丘陵地区用水困难,春耕生产和午季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截至5月9日,该市受灾人口达32.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800公顷,其中油菜10800公顷、小麦9000公顷,成灾面积11933公顷,2666公顷早稻田无水栽插。因旱灾和蚜虫病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500万元。
面对罕见灾情,桐城市高度重视,组织农业、水利、民政等部门深入灾区,落实救灾措施,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该市调动一切可用水源,合理调度水源,保人畜饮水、保农田灌溉、保秧田育苗。截至5月9日,该市已投入抗旱劳力5.2万人次,沿河沿湖162处提水站全部开启,动用移动抗旱设备1.2万台(套),投入抗旱用电670万度、抗旱用油81吨,投入抗旱资金308万元。该市已灌溉受旱地区良田1300公顷,解决了4100人、9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通讯员 占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