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新网:鲟鱼镇航运业通江达海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一个人口仅有1100人,面积2.81平方公里的小镇——桐城市鲟鱼镇,却实现了年产值5.6亿元,人均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0倍,居民人均纯收入9221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近3倍,实现财政收入2600万元,人均财政贡献达到25000元,以绝对优势领跑我省各镇。

  鲟鱼镇位于安庆市菜子湖出口处,与枞阳县、池州市接壤,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一直以来,鲟鱼被喻为桐城的“飞地”。十几年前,该镇仅有几条小渔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于“人少、地少“的鲟鱼镇来说,只能“靠水吃水”发挥境内有3公里长江口岸线,2平方公里的外江滩地的区位优势,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扬长避短大力实施“航运立镇”的发展思路。目前该镇已拥有8家航运企业,运输能力达到20万吨,去年新增航运企业2家,运输能力增加4万吨,多年来一直稳居我省航运界的领军地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航运重心也由沿江向沿海转移,船舶类型也由千吨级驳船向万吨级航海轮转换。航运重镇、航运强镇地位有力凸显,航运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到全镇的99%。

  强大的航运业也带动了“码头经济”迅猛发展。通过盘活码头资源,鼓励外地客商投资兴业,发展码头经济,真正打造码头创业载体,通过建码头,产业兴码头的路子,形成区域性的货物集散地。去年,常州客商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桐城兴达石料码头,枞阳客商投资兴建了矿石码头,外地客商正是看中了该镇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发达的航运业。

  外地企业的入驻,盘活了该镇有限的土地资源,真正让“寸土”变“寸金”,为全镇积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以码头为基地,煤炭、成品油购销、绳网织造、码头装卸等为载体,该镇进一步提升档次,构建发展平台,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深加工上作文章,形成特色和拳头产品,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做活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鲟鱼嘴码头经济一体化区域。

  张植骏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