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鹊桥”,银企结“亲家”。这是桐城市农业部门今年积极采取的一项首选融资手段。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大好政策机遇,抢抓项目资金的落实,为一些急需上规模、创品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利润率的农字号规模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合作还社、行业协会等牵线搭桥,畅通融资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份额与农民收入,巩固三农成果,实现绿色经济的快速增长。
今年4月中旬,由该市农业产业化部门牵头,组织专班对全市各个“农”字号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今年的发展概况全面摸排疏理,历时20天,了解企业与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状况。该市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2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安庆市级龙头企业31家,本级龙头企业(组织)90家。去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达到50.1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其中31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1亿元,出口1.1亿美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获得收入达到2050元。但龙头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重复建设,规模小,档次低,结构趋同,产品附加值不高。从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来看,虽然数量不少,但实力不强,受资金瓶颈制约,发展速度远不到位。去年8月,该市农委通过政府注资200万元成立了惠农担保公司,一定程度地拓宽了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次活动进一步旨在加强企业与各涉农银行密切合作,就是一个重要行动。经过摸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农”字号企业有29家,累计应上项目34个,全市农村专业经济组织7家,需要发展资金5.02亿元。摸清底情后,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动与农发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江淮村镇银行及安徽惠农担保公司进行对接,由各行提供相关的金融产品推介书,提前将各金融单位的金融服务产品以书面形式公开给“农”字号企业选择,把服务的范围、对象、门类、申请贷款的条件,担保的方式、如何办理一一说明。此后,由产业化办公室统计所需资金量的多少,各行提供《融资需求情况表》,目前,仅安徽桐城合作银行就为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42个项目拟增加授信额度2346万元、意向性授信1100万元。市里在5月中旬召开农业产业化银企首次对接会,为全市“农”字号企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银行、担保公司面对面拍板,确定信用贷款数量,创造良好环境,以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提质增效。
许松涛 张植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