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动态总投资达50亿元的央企合作项目———桐城抽水蓄能电站顺利进入预可研阶段;年初排定的9个总投资17亿元的项目已陆续开工;桐城第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双新开发区建设也已蓄势待发……在桐城市,伴随着融入省会经济圈和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融融春风,该市工业企业百花争艳。
今年以来,桐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抓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契机,不断放大“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加工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品牌效应,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快速通道,主动出击,加快产业定位和优势对接。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强化重点项目支撑。重点抓好58个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调度的频率和深度,力争2010年10个亿元以上项目、4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一季度该市102个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8亿元,398家企业成功与金融部门签约567个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33.2亿元。项目资金的落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在探索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上,桐城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推进外向带动战略。今年该市突出两大重点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一是围绕产业抓招商,依托机械配件,包装印刷等六大支柱产业基础和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行业龙头,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二是促进强强联合,实现优势对接,积极引进现代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实行技术合作、项目合作,抱团发展。一季度,该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2.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桐城工业经济发展已经形成集群优势,以合安路百里工业走廊为主轴、以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双新经济开发区为新的增长极、以十个镇街道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一轴两极十区”格局已经呈现,以园区为聚集平台的产业集群不断凸显其特色优势,新渡、金神跻身全省7个产业集群专业示范镇。目前该市的“二区十园”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羽绒制品、家纺服装已是园区的主要特色产业,占整个经济总量的80%以上,园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快速挺进。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