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桐城市金神镇的种粮大户汪双应等8位农户因为有了安徽旭日米业公司担保,在银行拿到了共计40万元的农业贷款,解决了他们当前购买农资面临的资金“窟窿”。
桐城市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了一批有主导、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基地,一大批像鸿润羽绒、玉润皮蛋、青草香米业等以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仅去年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累计完成5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5亿元, 30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1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获得收入2050元。该市自2002年连续8年成为“全省十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规模促效益,放大基地效应。该市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围绕粮油、家禽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和茶、棉、园林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产业规模基地,形成了“县有主导产业、镇有规模基地、村有特色产品、户有非农收入”。规模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渠道,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鸭蛋原料供应基地——大关镇共有养鸭专业户700余户,饲养量超过170万只,平均日产鲜蛋8万公斤,年产优质皮蛋、咸蛋2亿枚,年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综合产值7亿元,向国家缴纳利税5000万元,当地农户人均增收900元。规模基地的建立,先后催生出从蛋鸭养殖到羽绒、蛋制品的深加工众多农产品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由于大关蛋鸭养殖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了该市以及周边舒城、庐江等地蛋鸭养殖。形成了以大关为轴心,周边县互动的跨区域的发展模式。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短缺这个瓶颈难题,该市在全省首开先河,通过政府组织,龙头企业联合种养大户共同出资,成立了我省第一家专业的农业担保公司——安徽省惠农担保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农业企业累计完成担保贷款2100万元,专业农业担保公司的出现,为农业企业、种养大户搭建融资平台,发展再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该市的鸿润集团是一家主营羽绒被的出口型企业,前些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司的资金周转上出现了困难,该市一方面整合财政和其他资金700万元,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这家企业积极争取到中央国债项目资金972万元、国家农发项目资金40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唱响科技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科技含量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已成为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抢占市场的成功之道。该市众多农产品像鸿润集团的串串绒、乐健食品的超高麦芽糖等多项专利技术都处在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农产品认证数也一直位于全省前列,众多农产品及其加工企业通过了各级各类产品认证,目前该市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33个,安徽省名牌产品6个。
张植骏 沈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