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季节,在桐城市新渡镇的田间地头一个忙碌的身影,走在哪里总是受到农民的欢迎。他就是农技推广干部黄梅。"一年365天,他要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工作200多天以上。"像黄梅这样的农技推广人员不仅受到农户的欢迎,同时在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里同样受到欢迎。
曾几何时,农业"三新"技术推广一直是个大难题。年年提年年推,就是不知道农民究竟要啥东西,这个好那个好,想要推的东西就是推不了。然而,桐城市在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后,为农业"三新"技术推广这个"老掉牙"的旧名词赋予了新内容。近日,市农业部门就其做法向全市七县一市进行推广。
桐城市优化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无公害优质稻(油)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成熟稻(油)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近两年高产创建乃至将来的稻(油)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该市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田埂无盘旱育秧技术体系,在这几年的水稻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桐城已经全面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并且探索出多种秸秆还田方式和利用途径,还成功摸索出秸秆全覆盖还田免耕抛栽技术体系,为秸秆全量还田探索一条新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三年来桐城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农业三大任务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当前,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土地流转后的种粮大户,对效益农业更为关注,发展节本增效农业是大势所趋。桐城市在新渡云水村建立了248亩免耕轻简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将免耕技术、旱育无盘育秧技术、抛秧技术、化防技术及旱育保姆、控失肥应用等组装配套,形成多种形式的轻简栽培技术体系,既指导大面积生产以及种粮大户的生产又培训技术人员。除自然灾害外,病虫危害是造成农作物生产损失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测报准确无误,信息传递快速便捷,防治方案科学合理,机防队防治快速高效,防治药剂适时对路,全体植保人员分片包干促使农业生产"风平浪静"。与此同时,"猪一沼一茶"、"猪一沼一菜"、"稻鸭共育"等生态农业模式应用推动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猪一沼一茶"使有机茶场尝到甜头,稻鸭共育大米每斤增加0.7元钱。同时减少了化肥用量,大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农技人员直接成为农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是桐城市的一项大胆探索,农技人员亲手培训农业种植产业人员,使其成为种植业产业工人,促"三新"技术转化生产力。金神农技站技干胡根生到桐城新天地公司任职,负责该公司万亩水稻种植;种植业管理局技干刘劲松到桐城申德生鲜公司任职,负责蔬菜基地生产和蔬菜的保鲜加工,其产品直接进入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目前还有五、六家大型企业前去农业部门要人。现在既能说更能做的农技人员已经成为抢手的人才。
严华薛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