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早,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叶彩霞就开始忙活了,带领3名党员打扫村庄里的道路。2008年,35岁的叶彩霞认领了村无职党员的新农村建设岗,担任村庄整治理事会理事长,开始带领村民搞村庄整治,她首先填埋了村口的一个臭水塘,在上面建起了一个休闲广场,碧水倒映着亭台,闲暇时,大伙儿聚在休闲广场上散步、健身。在她担任村庄整治理事会理事长的两年时间里,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叶彩霞所在的樟枫村共有152名党员,其中无职党员137名,2004年,该村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村情,设立了村级“财务监督岗”、“道路养护岗”、“新农村建设岗”、“致富创业岗”等10个岗位,对全体无职党员实施“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方案,使全村65名无职党员上岗归位,找到了在新时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何家元是一名退休村干部,自从在党员大会上公开认领“社情民意岗”以后,积极发挥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出这家串那家,收集群众对村里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及时向村里反映。他被村里的群众亲切地称为“群众的知心人,村里的参谋长”。
樟枫村是桐城市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桐城市220个村8000多名党员认领了自己的岗位,该市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和农村党员的实际,科学地共设定思想政治类、公共事业类、经济发展类等岗位三大类。这些岗位包括计生信息岗、纠纷调解岗等70多个。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变定性要求为定量责任,为每一个岗位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并向群众公示,无职党员明确了工作依据、职责和任务,群众对照职责随时监督他们,从而使每一名无职党员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村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测评会,上岗党员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参会人员对照岗位职责任务,根据履职情况对上岗党员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测评,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张植骏 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