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新网:桐城市金神镇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市金神镇有大小圩口40多个,水域面积4.8万亩,圩堤近50公里。自7月6日进入主汛期以来,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内圩水位迅猛上涨,截至7月27日8时,内圩水位已达15.25米,超警戒水位1.25米,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金神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手挽手,心连心,书写着防汛救灾,保卫家园的动人诗篇。

  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做表率,奔波在防汛抢险的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仕庆定点联系金神镇防汛工作,因金神的汛情严重,张部长带领部机关干部已连续二十余日奔波在金神镇圩区险工险段,一线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7月份以来,金神镇党委书记潘利民成了“铁人”书记,经常是凌晨两点多合眼,四点多就起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圩堤上赶。全镇圩口多,战线长,险段多,大部分圩口建筑年代久远,万亩圩——包兴联圩还是太平天国所建,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现在已是千疮百孔。“水乡”金神有良田5.8万亩,哺育着全镇6.2万百姓,圩堤如果被洪水长时间浸泡,一旦出现倒堤、溃坝,后果将不堪设想。“守土有责!”潘利民的话掷地有声。

  在金神镇,和潘利民一样奋战在防汛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还有许多,他们顶着烈日,冒着暴雨,与洪魔顽强抗争。

  7月16日,包圩村大桥涵闸出现严重渗水现象,险情一触即发。村两委迅速带领抢险突击队赶赴现场,老党员江长才不顾年迈体弱,带领党员包兴圩、包桃生首先跳入河水中查找险情。菜湾村民组组长、入党积极分子方大同,主动抱来自家2床棉被,成功封堵住管涌口。经过近4个小时紧张奋战,抢险突击队在大桥涵闸圩外筑起了一道长50米的圩堰,险情排除后,大家才松了口气。

  联圩村党总支前任老书记、67岁的项世忠,退职后在城关一家民营企业工作。闻讯村里洪灾严重,立即请假赶回,利用多年积累的防汛工作经验,积极为防汛抢险献计献策,并主动要求巡堤值班。村里考虑到老书记体弱多病,劝他回家休息。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汛情何时解除,我何时回家,否则,我怎么对得起‘党员’的称号”。

  7月19日,包圩村红卫村民组在外经商的“小老板”汪涛,获悉家乡汛情后,舍弃一笔即将谈妥的生意,连夜驾车赶回家乡,和乡亲们一道清障、巡堤、值勤、抢险,不顾蚊虫叮咬和日晒雨淋,当别人问他:“你这样做,耽误了不少生意,值得吗?”他坚定地回答道:“值得,订单随时可找,但家园只有一个!”

  圩堤内,浊浪滔天的洪水拍打着堤坝;圩堤外,良田环绕、绿树村廓,一片安静与祥和。截止目前,金神镇共成功排查重大险情3起,中小险情100起,清除白蚁、猪獾洞350处,清杂、清障50公里,共投入巡堤人力6万多人次。金神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水不退、人不撤”的饱满斗志,奋战在纵横交织的大堤上。

  李卫 潘月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