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徽日报:洒汗水重建家园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本报记者 胡劲松 本报通讯员 张植骏

  7月17日,记者来到桐城重灾区双港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加紧修复溃堤、生产自救的火热场景——

  7月16日晚,记者接到桐城市重灾区双港镇党委书记江山太的电话。电话里,江山太邀请记者前往采访:“我们镇双港工业园里的华阳包装公司有11台机器已经紧急修复,明天上午就要正式开机恢复生产,这可是今年市里洪灾发生以来,第一家初步恢复生产的受灾企业啊! ”

  7月17日一大早,记者一行就赶到了镇里。商店全部开门营业,街道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只有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干上的水渍还在告诉人们,这里曾是此次桐城市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再次走在大堤上,江山太介绍起当时的紧张情景:7月11日10时左右,大沙河上游新渡镇境内的杨树、伊洛等村的两处河堤溃口,11时左右,特大洪峰通过时,山明、福华、徐杉等村漫堤决口,接着民畈大堤两处漫堤决口。全镇有2000多群众被迅速转移安置。镇内的萧山工业园、双港塑料工业园大部分被淹,损失惨重,19家工业企业完全被淹没。

  从公路徒步走上大沙河大堤,装满石料的农用运输车不停地从身边开过。砂石的路面被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压出了许多水坑,路面依然泥泞。“前面正组织机械修复溃堤,市里对工程期限下了死命令。大家都在赶工期,盼望着早点重建家园。 ”江山太告诉记者。

  从大堤往下看,曾经肆虐的大沙河平静了许多。堤内树丛高处泛黄的水渍在提醒人们,水位的确退掉了不少。十几分钟后,记者老远就听到机器轰鸣声。这里是记者几天前采访过的大沙河伊洛段。在发生溃口的堤坝前方,一道临时的拦河围堰把河水挡在了堤外。围堰下的一片淤泥中,两台挖掘机正在相向同时推进。

  “挖土机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坝基。现在正24小时施工,将岸边农田的泥沙给挖出来,夯实临时堤坝。 ”正在进行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魏济生指着河道告诉记者。在华阳包装有限公司,工人们有的在清理洪水浸泡过的地面,有的在擦拭机器,个个都是满头大汗。公司经理舒梅说:“7月13日下午,工厂被洪水淹没,厂里价值300多万元的机器全部被浸泡在水中,镇里安排人员帮助我们进行生产重建,经过这几天加班加点,部分生产线已经恢复了生产,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

  在206国道旁,随着洪水的消退,淹没区的许多农作物逐步显露了出来,被洪水浸泡过的水稻秧苗很多已经被折断,田里的男女老少都弯着腰清理秧苗。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正带着人在双港镇三友村指导村民利用田间积水洗苗。村民熊大爷一边把一棵棵快要抽穗的秧苗扶起来、洗干净,一边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虽说受了灾,政府会帮我们。可是我们也不能坐等在家里吃救济,自己加把劲,日子总会好起来。 ”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