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在关爱中恢复生机
本报记者胡劲松本报通讯员陈俊
7月15日上午,记者踏着由砂袋和砂石修筑的斜坡路,再次探访刚刚实施堰塞堤爆破后的大沙河堤青草段。记者看到咆哮多日的大沙河在这里渐渐地恢复了平静,拦河坝的下游,部分河床开始裸露出水面。 “昨天这里的水流量每秒有200立方米,今天水流量已经减少了一半。 ”正在察看水情的桐城市大沙河水利站站长严润林告诉记者。记者发现,200多米长的临时堤坝上又垒起了有一人多高、宽约一米的砂袋墙。严润林介绍,市里要求利用这几天天气晴好、水流变小的有利时机,发动干部群众和武警官兵用砂袋对临时大坝进行加高处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洪峰。
走在泥泞的田间土路上,记者看见小路旁边的稻田里,退水之后的秧苗碧绿中透出生机。十几分钟后,记者来到离大堤几里外的同兴居委会。在魏大爷家里,老人正抱着小孙子在看电视,老伴在厨房内忙着中午的饭菜。记者走上前揭开锅盖,里面一条红烧鱼正在咕嘟咕嘟的酱汁中喷出香味。“前几天,电有些不正常,今天中午终于有电了。”魏大娘一边切着葱花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由于水灾,青草镇范围内一度多处停电。今天中午村干部通知,新电线全部修好了,大伙不用再担心停电了。
和老人告别后,记者紧接着来到桐城市重灾区双港镇的双铺中学临时安置点。在学校大门前,记者看见“龙山村党支部——免费提供盒饭”的牌子十分醒目。不远处,一些群众正在排队领取盒饭。一些学校老师在旁边帮着维持秩序。这时,记者看到一位满头大汗的中年人正在和一个小伙子一起忙着分发盒饭。“每天到中餐和晚餐的时候,谢老板就会用货车拉饭来,免费送给我们。”高长江大爷告诉记者。
正在帮助维持秩序的学校校长梁正介绍:谢老板叫谢自忠,是双港镇龙山村人,在双港镇龙山村经营一家农家饭店,洪灾中饭店没有受到影响。他看到许多老人和小孩吃不惯方便面,当天晚上就送来了盒饭。谢自忠介绍,蔬菜由其种菜的父母提供,家里连夜杀了一头猪;饭菜由妻子和饭店的厨师做,他和儿子打下手并负责送盒饭。饭店已经暂停对外营业。
下午3点半,记者又赶到了青草镇,干部群众正在欢送最后一批撤离的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在撤离队伍的后排,一位姓何的大爷送来了矿泉水,被战士们悄悄地放了回去。 “前几天下大雨,这些娃娃有的比我孙子都小,可他们休息时就裹着雨衣靠在砂袋上睡,看着心疼呀。 ”何大爷说着又抹起了眼泪。 “很想让他们早点回去睡个好觉,现在他们真的要走了,又舍不得了。 ”
灾难无情,人间有情。不论是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还是普通群众,他们用行动为受灾群众的心灵带来了抚慰,给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