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凌晨4时起,我市进入入汛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强降雨导致桐城、枞阳、怀宁、潜山等多处内圩水位暴涨,部分乡镇内涝严重。7月11日10时30分,桐城市青草镇大沙河溃坝,下游新渡镇柏年河和双港圩多处溃破,不少村庄浸泡在近2米深的洪水中,断路、断电、断水、断通信,近4万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惊恐不安地登上房顶等待救援。
一时间,青草告急、新渡告急、双港告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正遭受严重威协,受困群众急待转移。危难之处显身手,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
“看到军旗了,子弟兵来了,冲锋舟开来了,我们有救了。”一看到解放军,群众就像吃了“定心丸”。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洪灾面前,军分区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革命传统,坚决贯彻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视灾情为命令,视灾区为战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连续作战,战斗在堤防险段,拼搏在洪水一线,化解了一处处危难险情,疏散了一批批人民群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鱼水情歌、爱民之曲。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安庆军分区接到市防汛办的任务后,军分区和县(市、区)人武部立即启动抗洪抢险预案,迅速率领两级机关人员带领民兵部队立即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全区共组织官兵230余人次、动用民兵3620人次,动用冲锋舟20艘,车辆和大型机械95台,在全市4个重灾县(市)、13个乡镇全面展开水上搜救、转移群众、堤坝加固排险工作,累计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4200余人,清理河道3.4公里、疏通道路2.6公里、抢修通信、电力线路17千米,加固堤坝1670余米,处置水库险情11处。在洪灾面前,军分区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担当了抗洪尖兵,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未雨绸缪枕戈待旦
进入主汛期以来,连日暴雨时刻牵动着军分区官兵的心。针对这种情况,安庆军分区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修订完善抗洪抢险应急方案,备齐抗洪物资,开展抗洪演练。同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勘察水情、明确任务。当市防汛办发布汛情橙色警报后,安庆军分区立即向所属人武部下达预先号令,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构建指挥通信网,军分区、人武部各动员了一个应急连担任战备值班,组织责任单位上河堤巡查,每日报告情况,重要地段两小时一报,险要地段每小时一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作出决策。
科学用兵迅速出动
“铃铃……”7月10日上午11时30分,一阵急切的电话铃声打破安庆军分区值班室的宁静。接到市防汛办的通知后,安庆军分区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灾情严重的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县分别由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分头负责现场抢险指挥,并在50分钟内带领官兵赶到灾区。车林根司令员与桐城人武部部长杨炬、政委严书红顾不上午餐,直接赶往新渡、双港、青草镇受灾点查看汛情、灾情,判断情况。看到部分村被洪水包围,水面超过地面近2米,加之,水位持续上涨,大量雨水一时无法排出,情况万分危急。车林根司令员果断决策,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要务,紧急调动全区部队20辆冲锋舟,从下午2点开始进村入户搜救人员。坐阵怀宁皖河大堤指挥的军分区政委潘玉柱,在向所属部队明确任务责任后,坚持逐点勘察、排查,在大堤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身先士卒模范带头
面对凶猛的汛情,党员官兵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做到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最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官兵的身影,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桐城人武部部长杨炬,赴西藏扶贫归来,来不及脱换衣服,直接赶到抗洪抢险一线,指挥转移群众、运送物资、搞好军地协调,连续22个小时昼夜奋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大写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风范。冲锋舟操作手,党员士官张坤,从下午2点至晚上11点,驾驶冲锋舟30余次,转移群众500余人,一身热汗、一身雨水,领导让他休息一下,他总是说:“我驾驶技术比较好,多跑一趟,群众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在抗洪抢险一线,党员干部处处身先士卒,领导亲自背群众、驾驶冲锋舟、操作工程机械的场景随处可见,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苗仕润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