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讯 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家乡,也是江淮文化圈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该市先后投入800万元,在市区新建了6000平方米现代化的科技馆和图书馆。先后建成了73个农家书屋和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推进“文化下乡”活动,支持文化部门年送戏下乡150余场、送电影下乡2100余场、送图书下乡2000余册。另外,市财政每年还安排4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市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还有明清时期的老街和古建筑群等众多文化古迹,在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妥善制定修复计划。先后投入500余万元重点修复了文庙、六尺巷、文和园、余珊墓、尹宽墓等一批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兴建了桐城精品文物展馆和桐城派陈列馆。筹措50万元,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搜集整理了1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资料,桐城歌、六尺巷传说、铸胎掐丝法琅工艺、十番锣鼓、王圩灯会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掘和保护,其中桐城歌、六尺巷传说已成功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财政又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研究会与省社科联联合完成了国家特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的子项目《桐城派名家文集汇刊》的编纂工作。重点推进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宰相府重建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建设工程,努力将桐城打造成合肥经济圈观光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
该市对剧团体制进行改革,组建黄梅戏文化传媒公司,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传媒公司演出补助。投入专项资金100余万元聘请了国内颇有实力的创作班底,并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导演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总监,先后成功编演了《胭脂湖》、《桐城六尺巷》等一批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大型优秀剧目,在省内外多次专场演出,获得了广泛赞誉。《桐城六尺巷》还荣获第五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并成功走进央视荧屏,于2009年12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全剧播出。(通讯员:聂旺青孙传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