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桐城市双港、新渡、青草等乡镇迅速掀起了以大沙河河道疏竣、水毁修复、扩建当家塘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山区、圩畈等10个乡镇也陆续行动起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幕已全面拉开。
今年7月份,桐城市大沙河流域的青草、新渡、双港三镇和山区唐湾、黄甲等地遭遇了自1969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该市今年因暴雨造成大沙河溃口长度达980米,四个万亩圩长时间超警戒水位,一大批新建的水利设施在抗洪排涝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暴露了该市水利基础薄弱一面。
为此,在今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桐城市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恢复提高,新建补缺”的原则,把水毁修复、防洪抗旱、排涝降渍、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作为今冬明春水利兴修主攻方向。该市计划通过实施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十个方面的工程,力争使全市防洪保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除涝抗旱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据了解,今年该市将完成土石方337万方,修复水毁水利工程297处,加固堤防56公里,疏浚河道79公里,清淤沟渠65公里,扩建、清淤当家塘100口,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11座,解决5.2万人饮水安全,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对今年水利兴修资金投入方面,该市将按照“多方融资、增加投入”的原则,一是开展“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积极鼓励民办水利。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先干事,后给钱,多干事,多给钱”的原则,推行水利建设资金配套,提高资金使用率。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精心编制和申报了一批水利项目,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大沙河郑圩段投资2430万元的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
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市从设计、施工、验收三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不搞不求质量的高速度、虚进度。对一些筹资筹劳建设的水利工程,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努力建设水利“精品工程”。在兴修期间,该市农建部还将成立督查组,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全面督查。
截止到11月10日,桐城市累计修复水毁工程75处,完成土石方122万方,累计投入机械4032台套,完成各类投资1208万元。(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