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正在邻居家做活。明后天吧,就得去点油菜了。 ”10月5日下午,桐城农民汪恕钦,用手机回答着记者。
双港镇民畈村,是桐城市今年水灾最重的一个村。涝灾已过去近百天,洪水退出的2000余亩农田,由于长时间浸泡,加上近来阴雨天影响,一时无法进行秋种。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村民们做足了备种工作,整地的整地,播种的播种。
9月30日一大早,天刚放晴。该村周湾组村民汪恕钦,和老伴一道,早早来到责任田,忙着整理起田块。“镇里农技站免费给了油菜种,还手把手教了栽培。 ”老人一边干活,一边和大家聊了起来,“洪水刚来时,苦了镇村的干部。咱村25个村民组被围,连续5天,断水断电,干部划着小船,一直送水送粮。 ”
他所在的周湾组,曾是洪水中的“孤岛”,田地菜地,全部淹没。他每天驾小船,在水里捕鱼捞虾,当做菜吃。水位一天天慢慢下降,他的心一天比一天着急。水从地里退出一块,他就种上一块地的菜。实在太闲了,他就到镇上建筑工地干活,每天赚个50元左右。 “总得贴补点家用吧?好在两个小孩在打工,主要来源没受到影响。 ”
据他介绍,今年7月,桐城的青草、新渡、双港,3个镇都遭受涝灾。在市委、市政府组织下,农民都在全力恢复生产。 “受灾人家要翻建房屋,咱就接活。这几天,天天7点多出门,房主家管顿饭。一天70元钱,比平时高些。记者同志,咱有个发现,有的人家快断粮了。大水淹了,颗粒无收,也就按人头发了次30斤大米。你该呼吁一下,提供点平价粮嘛! ”
本报通讯员陈俊 本报记者沈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