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安在线:桐城市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纪实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素以文化名邦著称于世。早在明朝中叶,结社讲学之风渐盛,私熟书院遍布城乡。“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桐城最著名的家训。“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便是昔日桐城教育风貌的真实写照!

  以吴汝纶先生为代表的桐城派后期大师,倡导“西学”、废科举、办学校的主张,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兼包新旧”、“中西合璧”的教育思想在京师大学堂和他亲手创办的桐城中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生为桐城中学题写的匾额“勉成国器”,撰写的楹联“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成为百年桐中和桐城教育的精神瑰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上下围绕“科教兴市”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推进教育创新,教育事业取得可喜进步,形成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完善体系,开创了速度、规模、质量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历届桐城市委、市政府视“今天的教育为明天的生产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并举,为推动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资源,提供智力支撑。在研究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做到“五个纳入”,即:把教育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行政决策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高中教育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工作意见》、《桐城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桐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文件,强化政府行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做到“六个优先”: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发展教育的年度目标、计划和举措,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核”。同时,还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教育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逐级负责、逐项到人”的工作格局。在各级党政干部中形成了“为官一任,教育为上;兴学办教,造福一方”的良好氛围。

  教育发展优先,首先表现在投入优先。从2004年始,市财政在对本市其它单位人员午餐补助没有给予经费安排的情况下,按全市初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108元的补助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发放。在本市其它部门补员从严控制的情况下,从2001年始共计选聘770名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并全部安排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学校任教,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时,市财政及时落实了专项配套经费。2005年至2008年,该市分别投入618万元、635万元、641万元偿还义务教育欠债。

  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该市坚持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有机结合。自2001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共消除各类危房14.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8.7万平方米,撤并小学128所、初中16所(其中近两年合并小学24所、合并初中4所)。2007年,桐城市将中小学危房改造列入“十件实事”,全年启动危房改造和维修项目56个,累计投资1936万元,完成建设面积79030m2,改造D类危房1529 m2,提前一年完成了2005年底上报的现存D类危房改造任务。桐城现有小学225所,初中45所,普通高中10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学校4所,幼儿园62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电大分校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示范高中3所,安庆示范高中7所、示范初中2所、一类幼儿园1所。桐城“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特色发展推进教育高位超越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以“打造和谐教育、建设教育强市”为总目标,开拓创新,夯实奋进,在规范中发展,在特色中提高,实现了全市教育的高位整体协调发展。

  全市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7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96%。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成效显著,自2001年以来,拆并小学128所、初中26所,改、扩建各类教学用房32万平方米,扩充校园面积近100万平方米。顺利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共建成计算机教室101个、多媒体演示教室92个、电子备课室18个、装备计算机6250台,使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义务教育帮扶制度。自2000年以来,市区学校共选派8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全市14所市级以上示范学校都普遍实施了“一托二”、“二托三”教育对口帮扶工程,有力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去年,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解决城区初中校舍面积过小、班额过大突出问题,新建“桐城实验中学”并列入全市“十件实事”之首,在市区黄金地段无偿划拨百余亩土地作为学校建设用地,学校建设于去年9月28日破土动工,一期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校园占地面积610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4047平方米,建有60个教室,能容纳3000余名学生,学校建设达到全国高水平标准,今年秋季将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高质量,打造特色名校”的思路,切实提高高中教育的办学水平,增强高中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优质化、精品化。全市10所高中均成为安庆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在安庆市乃至全省率先实现了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近两年来,高中校园面积净增400余亩。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由2001年的12000人增加到2008年的24912人,提高了100.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1年的78.6%提高到2009年的94.06%。积极探索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了桐城中学、天城中学两所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比例,两所省示范高中分配全市各初中指标率均达70%。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不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高中教育集体协作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切实增强了高中教育的整体竞争实力。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本科达线人数和达线人数万人比连续多年位居安庆市前列。尤其是2008年与2009年两年高考生源分别是2002年该市小学五年级分流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毕业生,高考人数锐减,生源整体质量降低,但我们仍然取得了令社会满意的成绩,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和高分段人数继续位居安庆市前列,充分彰显了桐城基础教育的优势与实力。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职业学校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示范职校1所,望溪职校今年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12家首批争创全国示范职业技术学校;桐城中华职校为全省优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桐城技工学校是省劳动厅重点扶持的特色学校,全市各类职业教师629人,职业教育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中职学校年招生达到4000人以上规模。为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按照“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市场短缺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的办学理念,建立起定向培养、宽进严出和跟踪服务制度,在专业设置、培训模式上主动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实行开门办学、订单培养。近两年来,全市各类职校共与4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了学生校外学习基地和实践活动场所100余个。桐城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去年10月份,落户苏州的一家日资企业高管专程来桐城市考察职业教育,肯定了该市职业学校学生“真棒”,并迫切希望桐城职校给他们提供合格的技工。同时,各类职校还参与“教育扶贫”工程,对家庭贫困生实施救助和免费入学,使200余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适用型人才,成为支撑桐城市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桐城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谢广祥副省长以及省教育厅、安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桐城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和业务大练兵,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通过教育思想的引领,实现管理队伍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行为。坚决执行“三限”政策,坚决落实课程标准,坚决杜绝有偿家教,有力优化了教育公正公平的环境。特别在普高计划外招生上严格执行“三限政策”的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校园,深深植根于莘莘学子的思想与行动之中。注重加强德育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树立了严谨、求实、乐观、上进的学风。省教育厅金燕副厅长、省考试院邸建伟副院长、卫道元副院长以及省教育教学研究院阚智院长多次到桐城就新课程改革、学业水平测试,09年高考命题等方面工作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并将桐城市的一些先进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文化立校、特色强校,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彰显地方特色。2004年安庆市教育局在桐城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2005年省课改专家组来桐城市调研评估给予高度评价。实施管理效能提升工程,强化学校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严格化管理,亮点纷呈。实施名师队伍发展工程,骨干教育、名师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现“英雄校长”疏星、“感动安庆十大教育人物”华博琪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全市拥有特级教师15人、省教坛新星8人。

  教育是桐城一张锃亮的城市名片。近几年来,桐城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安徽省首批教育强市,2008年连续十二届安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与此同时,一批特色学校、优质学校更是脱颖而出。桐城中学、天城中学均是百年名校、省级示范高中,一直领跑着全市的教育大军。桐城八中是刚刚批准的省级示范高中,必将为桐城教育高位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桐城二中音、体、美特色学科久负盛名,1997年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街小学坚持开展以爱心捐款和孝心行动为重点的“爱心工程”,弘扬传统美德,奏响爱心乐章,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南演辅导小学少儿门球队2004年获全省少儿门球比赛第一名,并两次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比赛。

  桐城教育以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欣欣向荣发展的业绩,充分彰显了桐城作为全省基础教育排头兵的应有位置和全省首批教育强市的独特魅力。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