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视窗讯 10月28日晚,伴随着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大型黄梅戏《桐城六尺巷》在合肥长江大剧院完美落幕。据悉,《桐城六尺巷》是作为唯一的县级参展作品,参加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和人民汇报"系列优秀剧目展演的。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几句诗句历经几百年,已在桐城文化的滋润下演化成一支优美动听的黄梅新曲。桐城作为"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历史悠久,人文昌盛,素有"文都"美誉,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江淮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梅戏作为桐城境内主要剧种,因其唱腔优美、乡土气息浓郁而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对黄梅戏的发展非常重视,把地方戏的发展列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先后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打造精品黄梅戏剧目。在振兴发展黄梅戏上,该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采取"留壳重生"的方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剧团在艺术生产管理体制和艺术生产方式的改革,坚持走市场文化的艺术生产之路,不断拓展演出空间。改革为桐城黄梅戏艺术生产注入了无穷活力,2006年,该市投入50多万元自编自演了第一部拥有自主产权的黄梅戏《胭脂湖》,参加第四届安庆黄梅戏艺术展演,荣获"金黄梅奖",并在央视戏曲频道全剧播出。2007年市政府又投入近百万元,邀请国内知名导演、作曲和编剧,精心打造了新编大型古装黄梅戏《桐城六尺巷》。今年,该剧被省文化厅列入重点加工提高的新编创作剧目,并被确定为省国庆60周年展演剧目。目前,《桐城六尺巷》已在本地及淮南、湖北黄梅等地公演达50余场,观众反响强烈。10月18日,在首届中国桐城文化节上,该剧又以二次打磨后的全新姿态,向来桐的国内外客商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文化大餐"。
作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的桐城,在整合文化资源,叫响黄梅戏品牌的同时,更加注重县城经济与黄梅戏品牌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推动了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该市在抓紧艺术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主动与企业联姻,充分利用舞台演出车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演出足迹遍布全市所有乡镇和150个行政村。去年市黄梅戏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演出场次达158场,观众达9万多人次。该市还坚持"走出去"战略,剧团先后赴浙江义乌、湖北黄石、黄梅、云南普洱等7省22个县(市)演出,所到之处,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扩大了桐城的对外影响。如今,黄梅戏已成为桐城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对弘扬桐城文化,推介城市品牌,扩大桐城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该市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陈俊 胡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