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新华网:桐城招商引资成功实现“三级跳”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日前,华祥汽配工业园、安徽安顺物流园等9个总投资达16多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桐城集中开工,正式吹响了今年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冲锋号”。

  近年来,该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的“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资成功升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招到选、从好到优”的“三级跳”。 2009年全市引进境外资金315万美元,境内资金47.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51个,累计到位资金20亿元。该市71家招商引资企业2009年共上缴税收1.18亿元,占到了全市工商企业税收总量的1/4,实现了四分天下有其一。

  招商引资工作斐然成绩的取得,缘于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形成。桐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我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项目,去年底该市已与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协议书,兴建桐城抽水蓄能电站,该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1200兆瓦,动态投资达50亿元。年初中国建材集团在桐城投资15亿元,合作建设中国建材节能环保输送装备研究院、电子玻璃纤维、建筑节能及薄膜太阳能基板玻璃深加工等项目。由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桐城公路客运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 …

  积极转变招商观念,树立“挑商选资”的理念,改变了过去那种“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粗放式招商引资,形成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绿山”的观念。该市制定完善了招商工作相关工作条例,条例中明确禁止让那些被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来桐城挤占有限的资源,先后把多家投资规模大、经济带动见效快的外地客商拒之门外。继去年,该市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示范县200强”,今年又被温州企业家联合会评为“温商最具投资潜力地区”称号。

  今年该市又被同时纳入到“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企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市把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作为招商主攻点,设立招商常驻机构,在浙江设立了1个招商办事处,在江苏设立了2个招商办事处,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了长三角地区与招商工作有关的活动,出席了桐城杭州市文化促进会、常州商会安徽商会成立大会等十几次会议,通过高频率、不同规格洽谈会,拉近了与客商的距离,增大了招商机率。近一个月来,该市主动对接的长三角,来桐城的客商明显增多,如江苏江阴20万锭化纤纺织项目有意进入该市,浙江和江苏的12家企业组团到该市金神镇进行考察,福建厦门、泉州的服装企业业主一行40多人到该市新渡等商淡投资事宜,杭州一家生产汽车零配件企业已和该市达到了初步投资意向。正是“示范区”的获批,促使这些外地客商深度解读政策文本,相信这里将成为下一轮加速发展的重点地区,更多地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该市立足印刷包装、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配套能力,聚集上下游综合产品。该市山西运城制版公司是国内专门为包装印刷企业制作印刷模板的公司,2003年进驻桐城,就是看重了桐城有上千家的印刷包装企业,公司由刚成立时注册资本700万元,如今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2009年纳税200万元。

  桐城人文历史深厚,文化产业招商也是该市的一亮点,在传承、发扬桐城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桐城文化的发扬光大。该市积极围绕文化产业招商,在去年该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形式,举办了首届中国桐城文化节,在此次文化节经贸洽谈会上,共签约8个项目,投资额达4.48亿元。同时该市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探索成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将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打包推向市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打好文化旅游品牌,一批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正有条紊实施。诸如玉雕文化产业园、投子寺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等,投资8.8亿元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有望年底可接纳首批游客。

  “凤凰”引来了,如何让客商留下来?该市进一步加大“安商扶商”工作,一方面该市积极打造落户企业园区平台,该市充分利用桐城市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聚集形成的区位功能、品牌优势,迅速启动了现有40平方公里区域的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以期容纳更多的客商落户,双新经济开发区是该市第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正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强度投入、低碳化发展”的要求,打造成为该市另一个产业发展的平台,沿安合路公路带、镇区工业园和两个省级开发区构成的“点、线、面”差异化园区平台,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善始善终做好服务工作。去年该市掀起了一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质量”为重点的效能建设风暴,出台了《桐城市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投资者优化了发展环境。在做好服务者的同时,该市还迅速有效地解决投资者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给投资者出主意想办法。金融危机爆发后,众多企业面临贷款难、资金短缺等难题,该市广开渠道,通过金融担保公司担保融资的多种形式,为企业送去“及时雨”,赢得了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升级的原动力。

  张植骏 汪世学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