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建设与合肥同城发展的新家园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当前,桐城迎来了两大历史性发展机遇,简称‘北圈南带’。桐城应当立足在安庆当龙头、做表率;在全省争地位,进十强;在全国创品牌,树形象,要抢抓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机遇,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试验田。抢抓融入省会经济圈的机遇,建设与合肥同城发展的新家园;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王强在接受采访时满怀信心地说。

  王强说,承接产业转移不是喊口号,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支持,能否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实际,关键在于创造性工作。桐城一无资源禀赋,二无大项目布点优势,只有靠创新观念,转变思维模式,来抢占发展先机,从而在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中分得“一杯羹”。

  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王强认为,桐城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桐城先后被授予“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等称号。同时,包装印刷、运输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家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传统主导产业地位不断巩固,每个产业的年产值都在十几亿元以上,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下一步,桐城将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主导产品优势,扶持市内协作企业,引进市外配套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向上下游配套产品领域延伸,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打造形成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桐城产业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将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平台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一是围绕“北圈南带”,以“城市建设提速年”为抓手,加速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积极筹划206国道桐城段升级改造、合(肥)桐(城)城际铁路、通江航道等项目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二是夯实园区平台,进一步提升综合承接能力。积极打造“一轴两极十区”的规划整体布局,即以合安路百里工业走廊为主轴、以市经济开发区和双新开发区为新的增长极,以十个镇、街道工业集中区为支撑,构筑立体差异化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迅速启动市经济开发区现有40平方公里区域的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一期1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双新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做大做强镇级工业集中区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符合自身产业实际、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使桐城的各类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王强表示,桐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对接将是我们承接转移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我们将整合桐城丰富的人文资源,着力把桐城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今天的旅游者变成明天的投资者。同时,加大旅游产品的推介力度,探索旅游跨区合作新模式,努力将桐城打造成合肥经济圈观光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

  陈俊 张植骏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