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桐城市机关效能建设自2006年9月启动实施,经过3年多的持续推进,推动了机关作风向公仆型转变、办事节奏向效能型转变、行政行为向规范化转变、反腐纠风工作向有效治本转变,干部少了陋习,民众少了怨气,机关在民主评议中的平均满意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在“发展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竞争”得到普遍认同的背景下,“抓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地决策之选,各具特色的机关效能建设在不同地区探索实践。桐城市机关效能建设以其“动真碰硬”的特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彰显了可持续的生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效能建设效益显
桐城市机关效能建设自2006年9月启动实施,经过3年多的持续推进,推动了机关作风向公仆型转变、办事节奏向效能型转变、行政行为向规范化转变、反腐纠风工作向有效治本转变,干部少了陋习,民众少了怨气,机关在民主评议中的平均满意率逐年上升,首年为80%,次年为92.9%,第三年度达到94.6%。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发展环境优化。23个市直单位成立“行政许可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共197项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在中心“一站受理、一票收费、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全面清理66个单位的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收费项目96项,降低收费标准30项,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基本杜绝,企业和群众负担切实减轻。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得到规范,“首错免罚”、“轻微不罚”等行政处罚制度普遍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和涉企行政“三卡一备案制度(服务便捷卡、收费明白卡、检查准入卡,行政处罚备案)”全面实行,强装强卸、强包强建等现象基本根治。
二是促进了服务质量提升。不仅打击了乱作为,遏制了不作为,较好解决了机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也推动了机关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桐城市工商局变“商标注册管理”为“实施商标战略”,主动与企业对接,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商标认定工作,使桐城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件,占安庆现有总数的六分之五,超过全省七分之一。
三是促进了发展步伐加快。去年,该市主要指标增速继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达到115亿元,增长15%,其他主要指标增幅也全面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财政收入8.6亿元,增长18.5%,增速明显快于GDP,税收收入占一般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2%,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动真碰硬抓关键
深入分析桐城市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做法,强烈地感受到,其效能建设“剑指效能,意在发展”,紧扣关键性问题和症结性问题,用系统的战略思维布局安排,用动真碰硬的制度措施保障推进,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其一,多维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市一级和各地各部门分别成立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机构保障;对效能建设工作设置“16分”纳入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出台《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效能建设考评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制度保障;新建效能监察网,放活政府网《市民论坛》,联合媒体开设专栏,形成了舆论保障。
其二,权责对等的工作机制。市委明确把市纪委作为效能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的承担主体。效能办开展工作必需的工作经费和购置相关设备的费用,由政府财政给予全额保障。效能建设机构获得的授权充分,按照既定制度框架自主开展工作,即使涉及干部处理问题,除了干部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必须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以外,市领导一律不查问、不干预、不说情,均由效能建设机构自行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其三,突出重点的目标指向。确立了明确的工作重点。一是提速行政审批。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二是推动依法行政。清理收费项目,明确收费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整治不公正执法、不文明执法行为和“吃拿卡要”等以权谋私行为。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涉企服务、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行为执行“三卡一备案”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宁静生产期”制度,打击强装强卸、强包强建、强买强卖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四是整治机关作风。严禁“衙门习气、有令不行和暗箱操作”,重点整治不守岗、上班从事娱乐活动“混岗”和工作日中餐饮酒等行为,严格执行乡镇干部住勤制度。
其四,缜密严谨的评价体系。实行“民主评议”和“综合考核”并行且关联的考评办法。民主评议方面,建立了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2500多人组成的动态评议人员库,评议时随机抽取上述人员共200人作为评议人,这些评议人对各类别的考评对象进行问卷式不记名评议,评定“不满意”等级需要注明原由,组织实施的各环节全程接受监督。市级机关每半年评议一次,二级机构每季度评议一次。
其五,严厉有力的问责办法。从问责的对象看,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和民主评议、综合考核位次居后的单位,根据文件规定对违规个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班子成员进行问责。从问责的措施看,既有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和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常规措施,也有媒体曝光、待岗、就地免职、三年内不得提拔重用等超常规措施。从问责措施的使用看,具有明显的“组合性”和“连带性”:对受到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和党纪政纪处分的同时处以待岗三个月,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还要从事单位临时分配的工作和事务;单位职工被问责的,单位负责人要被“连带”问责,二级机构和下属单位被问责的,其主管单位要被“连带”问责。
制度设计周密管用
桐城市机关效能建设实践,在效能建设的推进机制、运行规则、评价激励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党委政府强力推动是抓好效能建设的前提。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作为推动其他工作的保障性措施,通盘筹划,周密部署,大力推进,逐年深化。坚持在动员中推进,在推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推动了效能建设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为效能建设获得可持续的生命力提供了可能。
启示之二: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是抓好效能建设的基础。桐城市在效能建设中,通过聘请效能监察员、建立专题网站、放活市民论坛、开通投诉热线等措施,畅通民意渠道。通过建立民主评议制度,让民众切实拥有评判权。这些极具诚意的举措赢得了民意的互动,调动了民众支持、参与和监督效能建设的积极性。
启示之三:工作机制合理有效是抓好效能建设的保障。桐城市依托纪委部门抓效能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这种工作机制具有合理性:效能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纠错”来规范机关干部行为的过程,而纪委部门在开展勤政廉政教育、纠正不正之风、预防权力腐败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对准问题根源“对症开方”的能力。
启示之四:制度设计周密管用是抓好效能建设的关键。桐城效能建设注重制度设计,并根据实践调整完善,逐渐形成了严谨周密、实用性很强的制度体系。尽管数量不多、篇幅也不长,但是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突出。
启示之五:追究责任坚决到位是抓好效能建设的保证。桐城在效能建设中,根据明查暗访的事实处理43人,根据举报和投诉查实后处理23人,根据民主评议结果诫勉谈话24人次、免职1人;处以“待岗三个月”的共37人。对条管单位的问责也坚决到位,桐城火车站环境脏乱、服务意识差,效能办多次督办没有明显效果,桐城市向其主管单位上海铁路局提出问责建议,上海铁路局最终对其站长和书记作出了降职并调离的处理决定。这种坚决“亮剑”的立场和问责到位的行动,为效能建设的持续推进、不断深入提供了有力保证。 (陆应平桂锐余红松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