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植骏)农民工实现本地就业,不仅消除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流动儿童”等社会问题,而且更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桐城市本地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由2005年的5.2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9.6万人,如今许多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工作。
桐城天红制衣公司2003年时还仅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服装加工小作坊,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几千人、年产值3000万元的服装出口创汇型企业。目前桐城一大批与天红公司同等规模的服装加工出口型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更多的当地农民工。当地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纷纷舍得“下本钱”。大学毕业的陈然,原本在一家外地国有企业工作,考虑到父母年岁大了,就回到桐城当地的盛运集团,成了一名技术骨干。公司为留住人才,无偿为其提供一套公寓。去年陈然妻子也在该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两口子每月工资加起来有四五千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