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视窗讯 初春时节,走进桐城经济开发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那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无不彰显着桐城市坚持服务为先、以产业升级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所迸发出的强大活力。今年1月份,该市工业经济实现开局飘红,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27.2%,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3.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保持工业经济持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桐城市努力为广大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企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加大实施银企对接力度,多次组织银行及税务部门到工业园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展预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并研究应对策略,架起政府、银行、企业沟通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该市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银企合作会上,共落实银企对接项目369个,对接企业302家,授贷总额20.23亿元,涉及9家金融机构,对接项目和签约资金再创新高;同时,该市还推出股权出质登记新政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将持有的股权用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此举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了可贵的资金支持。
为做好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该市促成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与园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安农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等12家产学研基地,挂钩省内外有关高校专家建立了产学研专家库。近年来,该市共研发省高新技术产品18件,其中美祥实业公司研发的有布基阻燃橡胶地板、铁路客车用整幅改进型PVC地板布,丹凤集团研发的超低介电常数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卡式幽门螺杆菌检测仪、YH630-3半导体激光治疗系统等一大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遥遥领先。
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发展工业。桐城市则坚持“大建园区、大兴招商、大办工业”的发展战略,毫不动摇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工业的增长扩张做大桐城的“经济蛋糕”。该市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园区的功能差异和产业基础,为“一区十园”确立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市经济开发区(一区)充当全市经济园区发展的龙头,10个市级园区(十园)着眼比较优势和自身实际,集中力量发展并形成1-2个重点优势产业,杜绝“千园一面”,形成差异化、互补性发展的园区经济,突显产业特色。目前该市的“一区十园”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羽绒制品、家纺服装已是园区的主要特色产业,占整个经济总量的75%以上,园区经济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