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充足资金,愁无米之炊
阳春三月,正是安徽农村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凤台县朱马店镇农民周士多却提不起心气儿准备农资。周士多过去一直在江苏、上海一带的服装企业打工,今年春节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返乡,就想自己创办服装厂,可第一件事儿就被资金难住了。“我自己的积蓄加上跟亲戚朋友借的钱,一共凑了30万元,租了一家厂房,也购置了几十台电动缝纫机。但企业要正常运转起来,现有的厂房和设备远远不够,还需要20多万元的投入,还不知道上哪儿解决呢!”
前两年就返乡创业的凤台县岳张集镇张集村农民张易兰也遇到了资金难题。张易兰是当地出名的创业能手,她建的几十个种菌大棚蘑菇出菌率好,刚摘的蘑菇就被商贩们一抢而空。“菌场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扩大规模。”张易兰想再建一个养菌基地,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凤台县种菌的不少,上规模的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资金。”
“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资金是最共性的问题。”安徽省凤台县县委书记姚多咏表示。
缺合适项目,要因地制宜
今年35岁的阮宏波,家住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原来在广州一家电梯公司打工。去年和同乡一起回到了家乡。
“刚回乡那会儿,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好,自己熟悉的电梯行业在老家几乎没有什么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考察,阮宏波瞄准了制刷配套的接线布袋,投资4万元办起了小厂。“咱们范岗镇是全国知名的制刷基地,镇内有制刷企业700多家,生产接线布袋,投资小,技术要求也不高,而且能和当地企业配套。”但和阮宏波一起回来的几个同乡至今还在为寻找创业项目而奔波。
“不少返乡农民工觉得缺少商机,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在创业热情的推动下,容易盲目进入,遭受损失。”安徽省宁国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雷武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应该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回报行业。
缺经验技术,盼引导有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有了充足的资金和合适的项目就能保证成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从事原材料的生产加工,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要从一个打工者转变成一个管理者,更是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知识。
“在外打工的时候,我主要是跑销售,现在一下子要自己来管理企业,多少有些无所适从。”阮宏波说,“材料从哪里进,产品该如何包装,都是一头雾水。”
“针对创业农民工缺乏经验技术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还可考虑建立农村适用人才信息库,帮助农民工创办企业协调各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还要鼓励大型企业的管理者走进农民工企业,多传授经验。”姚多咏说。
本报记者钱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