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村以组为单元,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最终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产业富民:
改变农民生产方式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民的要求很快就能得到满足。”一进村部,村总支书记杨益如就与记者聊了起来。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新店村提出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经济模式”。“就是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杨益如告诉记者,新店村是安庆市早、晚稻良种培育示范基地,全村3753亩耕地,其中连成一片的优质粮生产基地面积就达3000亩。优质良种培育基地采取由种子部门统一购种、统一收购、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村民可以先不付款拿回种子,到收购时统一结算,并且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15%,农民可以放心从事农业生产。“就这一项老百姓每亩地就能增收120元以上。”杨益如满心欢喜地说,“化肥、农药也是成本价卖给农户的,种子部门不要利润。”
根据规划,新店村以组为单元,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最终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新店被农业部授予推广实施“一村一品”水稻产业升级提升工程示范村和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为了实现土地效益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新店农民还在冬闲田上做起了文章,村里与有关科研机构建起了120亩的“冬闲田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体系集成研究示范点”,探索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紫云英与化肥配设对水稻产量和环境影响的研究等。
今天,新店村民不再仅限于种地,有开“农家乐”的,有办商贸的,有养猪、养鱼、养蚕的,可以说调整“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是新店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过去,村里有一块50多亩的地产低洼田,村里投资7万多元将其改造成了水产养殖基地,通过返租倒包形式承包给了村民胡孔金发展水产养殖,带动了周边100多农户加盟。依托附近的双龙丝绸厂,村里还利用荒山荒坡办起了150亩的养蚕场,承包人陈东红种桑养蚕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如今养蚕场一年能产蚕茧2万多斤。村里还先后引进外来资金办起了雪池自来水厂、群兴棉业公司、节能环保免烧砖厂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入住大大提高了新店村级经济发展活力,实现了农民就业就地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
因此,吕亭镇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服装、包装、缝纫等后续配套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改变生产方式,向优势和特色产业转移,以经济作物、特色养殖、劳务输出、商贸服务为骨干体系的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如今,在新店村内已有大大小小工业企业11家,个体工商户企业98家,这个拥有4700多农业人口的村庄,当下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经不足1000人,实现就地转移的劳动力达到1500多人,其中,在新店村范围内就业的就有1000多人。“现在少于45元一天的小工在新店都不好找呢!”杨益如笑着说,“去年,依靠产业发展新店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400元。”
关注民生: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关注民生就要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厕所,建沼气,修道路,搞绿化……”记者在新店采访,印象最深的就是农民住房宽敞明亮,社区干净整洁,农民生活井然有序。
打造文明新村,规划布点先行。新店村将62个村民组42个自然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布点确定为“一个中心村庄,五个基层村庄”。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以清污泥、清垃圾、清路障的“三清”和改水、改厕、改路“三改”为突破口,对旧村庄进行整治。
在镇、村全力支持下,塘埂基层村庄作为了全村的“村庄整治示范点”,村里组织村民选举产生村庄整治理事会。理事会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详细的村庄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筹集、监管村庄整治建设的各项资金,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公正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等。在理事会的民主管理下,塘埂组修建了468米长的村庄道路,540平方米水塘建起了砌石护坡,村庄里31户人家家家实现改厕改圈,家家污水排放都实行了污水处理,对150平方米的操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为了给多年未装修的房屋外墙“穿衣戴帽”,村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使村庄既富有个性特色又美观大方。对暂时经济短缺的家庭采取由村担保、年底付清货款,对完成工程的农户,村里予以奖励。为改善文化设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他们采取政府投入一点、结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捐助一点等方式筹资,修建面积达84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体育广场,面积80平方米的集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建一座休闲凉亭,并在村庄周边栽树、植花,绿化村庄,美化环境。
不仅如此,理事会还出台了村庄整治保洁公约,要求各户自觉搞好家居和家院卫生,清除房前屋后杂草、污泥和生活垃圾,拆除占用公共道路、场所的建筑等;各家门前50米内实行“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清”,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并在公开栏内公布评比结果。在该理事会的积极运作下,拆迁占道和废弃房屋13间,铺筑一条长260米、宽3米的主干道水泥路面,农民出门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村庄整治和中心村庄建设”同步是新店村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之一。近两年来,新店村先后完成“中心村庄”内宽10米、长达330米的道路建设,完成了长484米的村庄下水道工程,46户农民喜迁新居,安装了96盏社区路灯,建起了219平方米的中心村庄科技、文化、人口培训中心,修建了15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广场,完成了21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新店村先后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了160多万元,让广大村民真正享受到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亲身体验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村里还将启动规划布点的王店、红硒、中田村庄整治和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杨益如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