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视窗讯 桐城市财政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能力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格局。去年该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000万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5409万元,增长34%。收入和支出总量均在全省61个县(市)中居第16位。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措施有力,该市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民生和社会保障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迅速提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今年桐城市财政收入(省考核口径)预算安排为81700万元,增长15.1%。该市早在年初就对今年财政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着重具体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落实经济激励措施。对本市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0%的,市财政对企业补贴50%的担保费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落实优先使用本地产品政策。继续对城乡居民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房所纳契税实行等额补助。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加大工业经济扶持。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贷款互保管理办法。兑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税收奖励政策。设立小额贷款担保专项基金。支持实施第二批“百企翻番”计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的落实。推进重点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收入组织方面。健全收入分析制度。发挥财税联席会议作用。切实抓好财政部门自身组织的收入征管工作,契税和耕地占用税要确保完成3500万元,全面启动非税收入信息化征管。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税收征管督查,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和财政增收激励机制,改进财政收入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对收入结构和质量的考核,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强化支出管理方面。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会议、接待、考察经费零增长政策。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三是高度关注民生,推进和谐桐城建设。今年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二十八项民生工程建设。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民生工程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双效应”,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全面贯彻“三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让广大农村更多地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以建基地带农户的方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抓好在建工程建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补贴资金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增强补贴资金发放的计划性;加大补贴资金宣传力度,尽快编印补贴资金宣传册、再次发放补贴资金“明白卡”;逐步推行补贴资金网络公示,调整和充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监督员和联系户。积极推进“村账镇管”,实现村级财务网络化管理。
五是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会计统管工作;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推进采管分离,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六是改进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运行秩序。加强财政绩效评价,探索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依据的办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维护财经秩序。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工作水平。(汪倪杰孙传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