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徽日报:“新起点”上新起跳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领跑者,桐城市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令人瞩目,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跻身全省十强县之列。近几年来该市又先后荣获中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排行第6名、2007年度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县)等多项殊荣。去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强市:做大做活集群产业

  走进桐城市范岗镇,你会惊奇地发现,在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工厂,镇区散落的大小制刷企业竟达500家之多,这就是全国闻名的“制刷之乡”。在桐城,昔日以“小刷子、小袋子、小盖子、小配件”著称的四小产品,如今都已做成了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拳头产品。目前,该市印刷包装企业有1600多家,从业人员已接近4万人,成为全国三大包装印刷基地之一,制刷业的全国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60%以上。

  在“工业强市”战略中,桐城市紧紧抓住“百企翻番”和“园区倍增”两个目标,狠抓工业投入,积极打造强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使市域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截至目前,该市工业企业数达到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97家,鸿润羽绒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两项殊荣。全市有60多个产品获得部优和省优称号,涌现出了一批像鸿润、丹凤、盛运、美祥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化工建材、家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目前,华东塑料城被命名为省产业集群;鸿润集团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羽绒被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总量24%以上,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生态立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园区内一幢幢现代化厂房高耸林立,工人大多是经过“阳光培训”的农民;县城及各乡镇的街道上,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住户也大多是“洗脚上岸”的农民;广袤的乡村大地,一座座村庄整洁漂亮,一条条硬化公路宽阔平坦……城乡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市摒弃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招商理念,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从源头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该市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些群众关注的“治违”、“治脏”、“治乱”等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以“五清”、“四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全市村村通水泥路达220公里、油路达351.2公里;改水改厕工程进展迅速,目前该市已建成沼气池13000多口,几乎覆盖了全市所有的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立乡级连锁店55家、村级连锁店120家。

  从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到乡镇工业园,所到之地,到处是车水马龙,塔吊林立,一片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民营经济的示范点,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自2002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进区企业126家。

  以人为本:和谐共建惠及民生

  昔日文都名天下,今朝桐城竞风流。正如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汪莹纯所言:“桐城作为中组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全省首批参学的6个试点单位之一,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要把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转变成为桐城创新发展的新坐标。 ”该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了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覆盖面,全市参合农民达55.6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3.7%。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得到保障,今年又新建了2所敬老院和10所“五保老人之家”,每年五保老人根据不同条件,可享受到1776元或1443元的救助资金,该市16601名贫困人员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近5000名被征地农民开始按月享受养老保障金,5.4万人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为逐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该市实施的200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也即将交付使用。

  本报记者邹宝元 本报通讯员 吴茂松 陈俊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