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安在线:桐城土地流转流出寸土寸金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中安在线讯(通讯员:彭旵生)谢东升是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镇莲花村村民,他承包了500亩田地从事太湖糯、珍糯等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栽种,雇用了本村农民负责田间管理的“田保姆”,一年下来除给当地农民带来上十万元收入外,自己一年也纯赚10多万元,不亚于一个小企业创造的效益,当地从事“田保姆”的农民一年少则千元,多到六、七千元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莲花村党总支书记齐德玉风趣地说:“我们村就是这样脱贫了”。

  完善土地经营机制。近年来,桐城市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的现状,坚持科学发展农业方向,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因地制宜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反租倒包等形式,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激励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特别是弃耕户的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效益的双赢。

  优化土地服务环境。桐城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能人和农业技术干部牵头兴办或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种田能手奖,奖励规模经营者;对招标承包农村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适当降低起标点;信用社、农技和粮食等部门和所在村组积极为农村各类能人、经济组织和开发商提供良好的生产服务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各种形式农业开发和规模经营。龙眠办事处农村能人胡春海创办天成彩色苗木公司,承包耕地110亩,栽种花卉苗木,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

  整合土地生产要素。桐城市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了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了资源市场化配置,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资源得到优化,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双龙丝绸公司通过开发荒山、荒坡,种桑养蚕,注入非农资金,增加了农业发展后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成了龙头企业的“龙头”。

  土地流转态势强劲。全市3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达682户,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6%,其中规模经营土地200—500户的有35户,500—100亩的有4户,1000亩以上的有9户,最多达3150亩。土地规模经营以粮食生产为主,种植水稻面积达5.1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81.4%。

  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双港镇龙山村耕地面积只有1585亩,受当地优惠政策影响,全村拥有6个承包百亩以上耕地大户,面积达766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48.3%,最多达175亩,最少也承包了122亩。大户承包通过对田地进行成片开发、生产,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逐步实现了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业机械化,先进的农业新科技得到推广应用,水利沟渠、村组机耕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使全市2万户农户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