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桐城沼气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近些年来,桐城农民发展沼气的热情高涨。目前全市有百池村21个,户用沼气池达到9000多口,30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沼气及污水净化工程100多处,沼气的发展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立足于“生产发展”,以沼气为纽带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关镇麻山村历来就以棚鸭养殖而闻名,2004年这个村新建沼气池500口,沼气池以鸭粪为原料,沼液和沼渣作为种植业肥料,大大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农作物秸杆又作为棚鸭的一部分饲料,形成循环经营,比较效益明显,农民发展棚鸭的积极性提高,当年这个村就新增棚鸭养殖大户100多户。农民在尝到沼气的甜头后,许多未建池的农户又陆续不断地建立沼气池,现在全村沼气池的覆盖率已达到85%,是名副其实的“沼气村”。

  着眼于“生活富裕”,以农村沼气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抓手。除去国债补助每口800元资金外,农民每建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需自筹资金600元左右,建设一个3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工程,除了政策补助外,农户要自筹3000元,投资小,见效快,操作方便,政策准入门槛低。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一年能满足一家十个月的生活用能,节约资金近千元,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抗菌的有机肥,可节约化肥农药400元,加上带动养殖业和农作物增收,一口户用沼气池至少可以为农民增收两千元。

  致力于“村容整洁”,以一池带“三改”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一个基本也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三清三改”,沼气的“三改”(即改圈、改厨、改厕)与新农村建设的“三改”的要义和效果是一致的。农户建池与改厕、改圈和改厨结合起来,人畜粪便不露天,烧饭做菜不再烟雾缭绕,沼气使用方便安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吕亭镇兴店村的雪池中心村庄,建有沼气池40多口,基本是一池三改或三结合,昔日农户院中鸡鸭粪遍地、厨房里柴草杂乱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院子、亮洁的厨房、舒心的环境,连路边池塘里的水也变得更清了。

  求效于“乡风文明”,通过推广普及沼气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在发展沼气的过程中,农民接受新事物、相信科技的观念逐渐增强。每个沼气建设户都配发使用说明和挂图,部分在综合利用沼气上做得好农民还被评为“安庆市沼气示范户”。黄甲镇石窑村窑湾村民组18户家庭已建沼气池15户,往日里农民农闲时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娱乐甚至赌博,现在他们大都忙着用沼液、沼渣浇菜、种茶,还相互交流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由于建了沼气池,农民不用再上山砍柴割草了,林业生态得到了极大的保护。

  当前,农业部、财政部从2008年沼气国债项目开始,每口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补助标准提高到1300元,桐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争项目,增投入,抓实施,2009年再度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的计划中,并将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让农村沼气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方云龙)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