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桐城市效能办吗?我是浙江嘉兴的,我们一行4人准备从桐城到合肥去,上车已经很久了,车子就是不走,司机又不给退票。”近日,桐城市效能办接到一位浙江女士的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处理,很快帮助该女士办理了退票手续,并送其上了另一辆班车。“我们小区有人不分昼夜地使用切割机,严重影响我们休息,请帮帮我们吧!”2009年1月12日,接到市油厂宿舍区居民的来电后,市效能办立即通知环保局一起赶到现场,经查实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明确规定了使用时间段。近年来,桐城市效能办面对群众的投诉,坚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凡是群众的求助一律帮助解决到底,凡是群众的投诉一律追查到底;对违反规定的一律严肃处理,对抓效能不力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坚持在革“旧”立“新”中为桐城的科学发展破“冰”除“障”,为桐城的加速崛起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几年前,面对群众的议论和经济综合排名滑出全省十强的严峻形势,市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没有开碰头会,也没有开见面会,而是扮作打工者深入农村、厂矿摸实情,以一个外来客商身份到各服务窗口体会办事难。一个月后,有关严肃纪律的21条禁令出台,一场旷日持久的效能革命在我市正式拉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文昌街道上班时间下象棋的2名同志被停职了”、“国税局上班时间玩电脑的同志被通报了”、“某国土所所长行政不作为被免职了”,随着一个个消息的传出,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外来投资者,都明显地感觉到我市各行政机关、各服务窗口的态度在变,作风在变,办事效率也在变,北京汇源、台湾信邦等大集团也相继把目光投向了桐城。为了更好地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服务水平,我市又相继推出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外来投资代理服务制”。
在抓效能建设的过程中,市效能办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及时开通了“经济110”热线投诉电话,创设了效能专网并开辟了市民论坛,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热线,组织专人负责搜集网上投诉,坚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在“经济110”开通不到一个月时间内,7个单位被通报,3人被行政记过,1人被免职,1人被辞退,近10名领导因此而待岗。
为了更真实地掌握情况,更深入地推进效能建设,市选定16家中小企业为市级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向他们发放了统一格式的《桐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卡》,要求他们如实记录各有关单位到本企业检查、采访、执法、联系工作等各种具体事项并每月一报。每季度召集200名社会各界人士对各单位效能建设进行民主评议,按满意率进行排序并在媒体公布。成立了效能暗访督查队,或3人一组、或2人一对,带着微型录音机、针孔摄像机,访乡镇、到窗口、查酒店,到处进行明查暗访。扎实有效的措施遏制住了“吃、拿、卡、要”等歪风邪气,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变服务态度只是一种治“标”行为,而要治“本”则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为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市效能办协同有关部门对执法行为进行了细化量化,及时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意见》。为解决好乱收费的问题,效能办会同物价部门将涉及全市45个部门213项收费标准、项目和依据,编制成《桐城市缴费明白卡》向社会公开发放。要求各单位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必须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全部进入政务中心,2008年全市45456件行政审批件均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结。(于建伟程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