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可鉴黄梅情
——桐城市黄梅戏剧团创作、排演现代黄梅大戏《青山鉴》工作侧记。
《胭脂湖》、《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这是桐城市黄梅戏剧团近年来相继创作、演出的大型黄梅戏。它们先后在第四、五、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精彩亮相,参加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其中《胭脂湖》、《桐城六尺巷》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全剧播映。《桐城六尺巷》一剧在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展演中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并荣获第十二届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参加了建国六十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新创大戏《惊天一兰》在去年七月初,应邀赴北京国家大剧院展演两场。这也是安徽省走进国家大剧院展演的第一家县级艺术团体。
桐城是文化之邦,戏曲之乡,亦是一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家乡故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深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桐城市黄梅戏剧团以,剧目创新、人材培养、市场开拓为工作中心,请进来,走出去,开创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收入双赢的工作新局面。多出创新大戏的创作、排练、演出,更是让他们收获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平台、扩大了影响,赢得了声誉。
演员汪林林场外与琴师配唱
现代黄梅大戏《青山鉴》这又是桐城市黄梅戏剧团将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中推出的一台新戏。《青山鉴》剧本有着良好的基础,它曾获2014年“田汉戏剧文学”创作二等奖。它以反映当代大学生满怀青春抱负,志在家乡绿水青山,艰苦创业为表现主题,意在讴歌充满正能量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推进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宣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思想。全剧洋溢着青春气息,散发着乡村山野泥土芳香。
排练现场
今年五月上旬,在省文化厅艺术处的组织安排下,在合肥举行了《青山鉴》剧本座谈会。与会专家、领导对剧本的进一步打磨、修改,提出了热情中肯的建议。七月下旬,剧组完成熟词、学唱前期工作,八月初,剧组正式走上排练场。在炎热暑季,经过二十来天的紧张排练,目前《青山鉴》一戏已完成全剧初排。接下来,将是进一步琢磨打造,细心加工。预计在九月中旬进行全剧合成彩排后,按照艺术节组委会的演出时间安排,赴宜参加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
《青山鉴》是一出反映农村题材的现代戏,如何在舞台上准确、完美体现剧中人物艺术形象,这对接触现代戏舞台表演甚少青年演员们,可谓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担任这次新戏的舞台导演是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孙虹江,他与桐城剧团已是数次合作。前年,由他执导的现代沪剧大戏《挑山女人》大获成功,享誉当今剧坛。这次,他再次应邀来桐,他对成功排练、演出《青山鉴》,是精心筹划、充满信心。参加剧组音乐、舞美、灯光、造型设计等主创人员均是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老师。在剧中担任主演的汪林林、赵长玖俩位青年演员,都曾获“黄梅之星”荣誉称号。虽然他(她)们感到此次创作演出份量重、压力大,但是他(她)们表示,不惧困难、迎接挑战。作为新时期的一代黄梅戏人,他(她)们有着对事业、对黄梅戏的深沉挚爱。在排练场上,演员们一丝不苟,在导演的严格要求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排练着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句唱腔。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这次《青山鉴》剧组上场演员均是本团演员,其绝大多数为80后青年演员。在三伏暑天,在挥汗如雨的排练场上,他(她)们倾情倾力,只为一个目标,为《青山鉴》在艺术节上的精彩亮相,为桐城的黄梅戏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情系事业,情系黄梅。
桐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次市剧团参加艺术节剧目展演工作,专门安排经费、提出工作要求。市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排练现场,鼓励剧组演职人员。本市新闻媒体也十分关注剧组排练工作的动态与进展,及时跟踪报道宣传。目前,随着艺术节开幕,剧目表演的时间一天天临近。《青山鉴》剧组全体同志正团结一心,认真排练、日益提高剧目整体展演水平,争取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人民的重托期望。青春无悔为事业,青山可鉴黄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