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周边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2022-08-30 来源: 安徽日报 撰稿:钱念孙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认同感,是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一种接纳态度和正面肯定,它既包括理性的价值判断,也包含感性的情感倾向。从社会学角度看,认同感是一种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集体及环境融洽相处的良好感觉和心态,是人们积极工作、乐观生活的一种内在情感和精神力量。


  对于生活和奋斗在安徽这片热土上的江淮儿女来说,对安徽文化的认同感是对家乡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成就的充分认可,它积淀着热爱家乡的情愫,寄寓着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愿望,是安徽人民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积极认知和心理动力。


  焕发安徽文化认同感,需要检讨和消除曾经的文化自卑心理。改革开放之初,安徽以“大包干”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个体私营经济,曾以农村改革 “领头雁”和民营经济“报春花”的角色走在全国前列。但在随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一度滞后,别说与周边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相比望尘莫及,就是与同处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河南相比也相形见绌。那时年轻的我到外地出差,常常不好意思乃至不愿说是 “安徽人”,说了怕被人瞧不起,因为那时的安徽往往与水灾、贫穷等相联系。


  这些年,藏龙卧虎的安徽奋起直追,一改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攀升,江淮大地呈现一派百业兴旺、政通人和景象。可在一些人那里,面对当下江淮儿女克服新冠疫情困难砥砺前行的局面,不是摇旗呐喊奋勇争先,而是畏首畏尾怨这怨那,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身的潜力、优势、能量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缺乏自信自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这种消极的文化自卑和疏离心态,不利于自身成长,更不利于做好工作、加快发展。


  增强安徽文化认同感,并非简单盲目自傲自大,更非自恋自怜的情绪表达,而是有着深厚的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由,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强劲的现实发展势头,吸引并唤起我们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包括为之不断改善而拼搏奉献。


  安徽地处长三角,境内长江滚滚、淮河奔流,黄山奇峰高耸、九华佛音远播,名山秀水令人流连忘返。鸟瞰安徽,淮河以北,辽阔无垠,阡陌纵横,自古就是粮油棉重要生产基地;江淮之间,沃野绵延,河汊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皖南地区,群峰并峙,山峦起伏,动植物资源丰富。安徽不仅地形地貌多姿多彩,还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过渡地区。与河北等地年均降雨量少易于干旱、广东等地年均降雨量多易于水患相比,安徽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可谓气候温和,宜居宜业。上苍赐予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宝地,享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江淮儿女繁衍生息、干事创业提供了优越且宽阔的平台,我们怎能不心存感念而发愤图强!


  江淮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根脉深广、枝繁叶茂的厚重历史文化传统。从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等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到蚌埠双墩、潜山薛家岗、含山凌家滩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无不展示安徽先民筚路蓝缕、跋涉前行的伟岸身影,也说明这里是悠久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辅佐齐桓公创五霸之首的一代名相管仲到道家开派宗师老子和庄子,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到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引领建安文学之风骚,从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到铁面无私的著名清官包拯,从扫平群雄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傲步商界数百年、商铺开遍中国东南部的徽商,从清朝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文派到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胡适等,这些杰出人物及其创造的辉煌业绩,展现出安徽人民为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做出的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江淮儿女不仅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当今民族复兴征程上也争先进位,绽放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亮丽光彩。全省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3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实现发展格局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以引领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来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10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及“祖冲之号”以及“人造太阳”1.2亿摄氏度燃烧超百秒等科研成果,均刷新世界纪录。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柔性可折叠玻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江淮儿女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的优势,推动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化大省加速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焕发安徽文化认同感,要在全省上下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江淮儿女智慧力量,锚定奋斗目标顽强拼搏。底蕴深厚的安徽历史文化传统,积累了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丰富经验和坚毅精神,赋予我们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的阅历和睿识。安徽以科技赋能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崛起,更以励精图治蓬勃发展的壮美现实涤荡驱除文化自卑及碌碌无为的心理阴影,给予我们激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强烈现实启示和召唤。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许多情结,“谁不说俺家乡好”正是诸多重要情结之一。在安徽踏上加快发展新征程之际,把朴素的热爱故乡情结升华为对家乡厚重历史文化及其精神价值的充分认同、升华为对火热发展现实的主动参与和踊跃奉献,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自己的贡献,无疑是每位江淮儿女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作者钱念孙 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来源: 安徽日报
撰稿:钱念孙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