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谢家集区:芡实大丰收 致富有奔头
2019-10-30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秦龙 苏 强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大中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日前,记者在谢家集区孙庙乡刘郢村采访时看到,在瓦埠湖湖面上,片片又圆又大的叶片铺满水面,朵朵紫色花苞争相绽放,该村数百亩芡实已进入到了鲜果成熟收获期。在湖面采摘船上,村民们正忙着收获芡实鲜果,岸边加工厂内,几十名合作社女工正在熟练地对芡实果进行分选、剥壳、清洗,好一幅“芡实丰收带脱贫、多彩田园产业兴”的动人画卷。
据村民介绍,芡实俗名鸡头米,因口感软糯香嫩、营养价值高而闻名,是老百姓秋季餐桌的一道食补佳品,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是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芡实对土壤和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孙庙乡刘郢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好,很适合芡实的种植,在谢家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积极促成获得省妇女创业扶持资金项目的丰浩水生蔬菜女子合作社,与刘郢村自主脱贫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专业合作+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芡实生产,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务工和分红的方式实现了增收。
“我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到外面打工,只能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家里又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我也出不去,所以家里生活一直紧巴巴的,现在经过政府介绍,我来到女子合作社工作,按天计算工资,每天60元,现在手头松了,家里条件也改善了。同时,不用外出打工,方便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不影响做农活。”正在进行分拣芡实的刘丽大姐高兴地对记者说到。
正在采摘芡实果的刘为民大哥同样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说:“芡实大丰收,致富有奔头。我在芡实基地做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妻子每天在加工厂务工也有60块的收入,芡实基地分红和土地流转费我还有1万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大大改善了,闺女在外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有着落了。”
孙庙乡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过去,我们乡土地的利用率低,村民收入也不高,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来种植鸡头米,不仅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也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特别是发展合作社结对帮扶,对那些自主脱贫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芡实种植面积,派出技术人员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全乡培养鸡头米种植技术人员,为发展鸡头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家集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着力产业优化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差异化、特色化培植贫困村主导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项致富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同时,该区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装备升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借力扶贫优惠政策,布局农林项目,扶强扶大本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脱贫致富燃起“燎原之火”,真正让产业扶贫发挥重要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秦龙 苏 强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