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9月中下旬,安徽最后一批12个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国家基本均衡县县(区)将接受国家督导检查,并抽取此前已经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的22个县(市、区)进行复查。
待此次国家督导检查和复查后,安徽省有望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国家基本均衡县全覆盖,提前三年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确定的目标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早在2006年,为破解“择校热”的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安徽省铜陵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布局调整、均衡资源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盘活存量、合理配置增量,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日趋均衡。
数据统计显示,2013—2016年底,安徽全省中小学校际差异系数小学由0.569降低到0.414,初中由2013年0.538降低到0.381;全省学校生均图书达标率由60.9%上升到100%,提升了39.1%;中小学宽带接入率由85.31%上升到99.94%,提升了14.6个百分点;校园网建有率由37.3%上升到99.86%,提升了62.5个百分点;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覆盖率由41.5%上升到98.81%,提升了57.3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年底,安徽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93.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安徽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确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自2013年正式启动督导评估以来,目前全省已经有94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认定,占所辖县(市、区)总数的90%,通过率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通过数位居全国第7位。
今年是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之年,根据安排,待最后一批12个申报县(区)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后,安徽将成为全国第9个义务教育发展国家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的省份,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