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养和选拔工业机器人领域高技能人才,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决定共同举办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埃夫特·栋梁杯”第二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4月17日大赛启动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共有20个省(区、市)举办了选拔赛,全国有近1200名选手参与,经过层层选拔,29个省(区、市)和12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选拔推荐了192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将于2017年9月7日至10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
大赛分职工组与学生组,既比理论又比技能
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大赛分为职工组与学生组,力促技能人员与后备人才“百花齐放”。职工组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将被推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获得前五名的选手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前五名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获奖选手将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学生组一等奖获得者的指导教师,将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大赛还设置了“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奖”、“央企团体总分奖”、“西部优胜奖”、“突出贡献奖”等团体奖项,对积极组织选手参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各省工信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与相关央企,以及为大赛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分为理论知识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理论知识比赛采取计算机考试的模式,操作技能比赛在去年大赛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技术方案、提高技术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增加实际故障排除、离线编程环节,引导选手遵守标准化生产流程,强调对整体工艺精益求精的要求,体现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特点。为促进参赛选手备赛,大赛向社会公布了技术方案与命题方案,以此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普及。
埃夫特机器人
大赛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大赛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长江明珠芜湖正以优美的市容环境、国际化的会场设施、饱满的热情、浓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氛围迎接大家的到来。”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哨兵在发布会上表示,芜湖市作为大赛的承办地,将为大赛的举办提供场地、接待、安全、交通、医疗、卫生等全方位的保障。
根据比赛规程和标准,芜湖市选取了芜湖国际会展中心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要场地。承接开幕式、实操比赛、闭幕式的芜湖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大型国际性会议、展览会的基本要求;承接理论考试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完全具备理论考试的各项条件。筹办期间,芜湖市制订了详细的场地布设方案,对场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配置了规定的设施,高水平保障大赛进行。
据了解,承办方芜湖市还安排了近200名由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团队为大赛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在交通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本次大赛在芜湖举办,不仅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还将进一步发挥当地产业集聚效应,引导社会关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岗位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切实为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应用企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主办方向记者介绍说。
芜湖作为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Ⅱ型大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城市,发展机器人产业起步早、起点高。
201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加快发展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2016年基地实现产值84.7亿元,增长32.7%;2017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1亿元,全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增速保持全国领先。
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机遇,芜湖立足“突破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形成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3—5家机器人产业领军企业”的目标,积极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目前,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88家,机器人产业研究院5家,吸引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工程中心落户。芜湖率先在全国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的全产业协同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