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头雁”领飞“群雁”随

2021-03-30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飞 孙传银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茶叶 农产品
  “二姑山万里晴空,有机茶园绿茵茵。油茶挂满红灯灯,此刻心里我开心。做事只要去用心,脱贫致富变成真。”这是桐城市唐湾镇八一村脱贫户刘国祥,近日发在朋友圈的一首自创诗。
 
  刘国祥,在唐湾镇还是颇有些名气的,镇上人十有八九都认识他,只因在镇上像他这么“能折腾”人的实在不多。1969年出生的刘国祥,老家在八一村的一个山凹凹里,爬一座山,再下半座山才能到达他家。因为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出门务工,打过铁、修过伞、卖过小猪仔。
 
  2003年,桐城市委、市政府在山区实施香菇开发工程,该镇把发展香菇生产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刘国祥毅然回到老家,租了一块地盖起几间石棉瓦的小房子,当起了第一批香菇经纪人,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并传授菇农,再把菇农生产出的香菇收购来销往武汉、九江、合肥等地。不仅提高了本镇菇农的收益,而且带动隔壁镇的村民一起种植香菇创收。
 
  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回归大山,就要服务于大山。刘国祥在将香菇销往大城市的过程中,捕捉到市场对于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而唐湾多高山,所种植的蔬菜因在气温低、病虫害少的地方生长,属于无公害食品。于是除了香菇之外,他又鼓励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杭椒、高山娃娃菜。
 
  日子看似红红火火,还当上了“脱贫致富带头人”,刘国祥自己却成了贫困户,为什么呢?因为刘国祥作为经纪人、带头人,收购农户的农产品都是订单收购,加上文化程度低,市场风险评估不足,贵买贱卖,赔多赚少。几年的奋斗并没有使他积累下半点财富,反而欠下不少债务。由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想发展其它产业又无资金,刘国祥只能和年迈的老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耕种自家的几亩茶园与薄地,来维持一家老幼5口人的生活。2014年国家实行精准扶贫,刘国祥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些年唐湾镇产业结构再调整,刘国祥凭着山里人的那股倔劲儿再次跟上调整步伐,将自己老家的茶园重新整理,并且承包了一部分农户的地,开始种植茶叶。在村级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现如今,他家茶园已发展到100多亩。每年聘请采茶工100多人,产出干茶500多公斤,收入20多万元,家庭收入终于由“负”转“正”了。刘国祥时刻牢记“先富帮带后富”的使命,每年帮助贫困茶农销售茶叶150多公斤。同时聘请张小龙、张千和与叶书高三位贫困户帮助管理茶园,每人每年挣薪金1.7万元,三户已实现稳定脱贫。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流,茶园里茶树在静悄悄地生长。刘国祥,这位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户,凭借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过上小康生活,并在乡村振兴路上又一次成为致富带头人。
 
  “这一次不一样了,我信心更足了,因为脱贫攻坚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是和村民组里的群众一起把通往老家的路修好,让更多深山里的茶叶和农产品能够走出去,让更多的家乡人生活能够富起来。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飞 孙传银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