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张令发:日子好了,革命传统不能丢!

2020-10-27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向军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图为张令发近照。

  “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很满足了。我的那些战友们,早早地把青春留在了战场,我得替他们好好的活。”张令发说,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他心中特别高兴。

  张令发今年89岁,中共党员,龙眠街道东盛村张庄村民组人。1952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部队大量招兵。当时宣传发动很到位,村里还上演一场戏,戏名叫《劝夫参军》。20岁刚出头的张令发动心了,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扛枪,于是瞒着母亲偷偷报名参军,因为他父亲去世早,母亲身体不好,两个弟弟年幼,张令发是家里的顶梁柱,当时吕亭区的干部区都到张令发家做思想工作,劝他留下来照顾弟弟和母亲。1952年腊月,换上军装的张令发还是瞒着母亲,和1000多名战友从桐城步行到安庆集中乘船,转到芜湖乘火车到辽宁丹东。

  到达丹东后,经过一个星期紧张的军事训练和政治课,1953年1月某日深夜,张令发和战友们秘密分乘“大闷罐”火车,一路不见天日穿过中朝边境,跨过鸭绿江入朝。火车还没抵达目的地,中途就遭到美帝飞机轰炸,有四节车厢被击中,炸断的火车一头向中国方向疾驰,另一头继续向朝鲜进发。当时张令发坐在前面第三节车厢,所以就到了朝鲜,最终火车在一个大山沟里靠河边停下来,张令发等新兵全部被分散编入团营,张令发分到了四连四排十四班,住在朝鲜老乡家。

  到了前线,张令发白天进入山中挖坑道,打眼、放药、点燃,等爆破了,最后将碎石用小型簸箕车拉出。班长问他累不累,叫他休息,但他不肯停下,坚持挖好为止。他还给家里写了封信,告诉母亲自己现在已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很长时间才接到家里来信,说他母亲已经病重。在他入朝的第二个月,家里来了加急电报,他母亲已经去世。接到电报的那天晚上,张令发难过得饭也没有吃,朝中国方向跪下去……第二天,他把自己两个月津贴10元钱,同时向战友借了10元钱,一共20元钱寄回家,让村里人帮忙料理母亲的后事。

图为龙眠街道工作人员慰问张令发。

  1953年3月,张令发被补充到一线作战部队,到指定的地方投入战斗,具体什么地方,当时没人问。“美帝的优势就是飞机特别多,宣传机、侦察机、轰炸机每天都要在阵地上空飞几个来回。通常都是侦察机打前站,进行低空飞行侦查,一旦发现阵地,立刻投掷烟雾弹定点,并返航通知轰炸机或战斗机前来轰炸扫射。阵地采用伪装措施,不易被侦查机发现。虽然我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我一点都不害怕,班长让我们把树枝做成帽子戴在头上,背上也有许多树枝做掩护。每次轰炸过后,缺手、缺脚的伤员随处可见,有的伤员甚至肠子都裸露在外面……看到战友们的牺牲,更加燃烧了我们心中的满腔怒火。像这样的战斗我们经历了四五次。”张令发回忆道。

  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平时吃的都是干菜、稀饭馒头,一个月才吃一次肉罐头。朝鲜的冬天特别冷,温度都在零下20℃左右,积雪很深,严寒刺骨,有很多人都被冻伤了,手指也冻掉了。在雪地里走,鞋袜都湿了,直至结冰,鞋袜和脚都冻到一起,根本脱不下来。有时走累了,伏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身子很快被冻僵。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的斗志从未泯灭。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但战士的信仰从未动摇过。“大家也不知道害怕和担心,就冲上去了,心中就一个原则——听部队的,听党的。每天都有战友在身边倒下牺牲,我们除了对敌人的仇恨,没有一丝恐惧,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张令发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凯旋归国。1953年夏天,张令发随部队回国后,驻扎陕西西安。休整7个月后,他被安排到海南岛带领400余名民工修铁路。1957年5月回老家休假,假期结束在归队的路上接到复员命令。1957年8月,张令发被安排在合肥建筑公司当了5年的保安。1962年回老家务农,并成家。

  过着苦尽甘来的生活,张老经常教育两个儿子:革命传统不能丢,日子好的时候也要记得吃苦的日子。一定要铭记历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取的!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向军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