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陈斌:种药材治“穷”病、奔小康

2020-09-2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桂云 姚艺迪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小康生活 种药材

图为陈斌展示成熟的三叉白芨。 

图为陈斌展示白芨种子。
图为陈斌展示自己培育的白芨苗。

  “这个根茎已经成活了,明年就是三个,后年就是九个。”在新渡镇杨树店村蒋屋组白芨地里,陈斌用手刨出一棵白芨的根茎。这种白芨叫三叉白芨,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材,广泛用于美容产品中。“捣碎了,取汁液敷在脸上,就是纯天然的面膜。市场上非常吃香。”

  陈斌痴迷于中药材已经三年了。虽然还没有明显的产出,但无异于金子埋在土里,只需等待时日。

  今年55岁的陈斌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子在部队服役10余年,女儿已出嫁,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爱人患类风湿病,卧床整整10年,久而久之,家里入不敷出。以前在外务工的陈斌只能回乡,伺候妻子日常起居,直到今年4月痛失妻子。

  陈斌与中药材结缘是儿子牵的线。儿子有一战友是太湖县人,太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有规模,销售渠道通畅。陈斌听从儿子的建议,到太湖考察,引种了4分地白芨。他一下子爱上了中药材种植,时时琢磨钻研,渐有所获。他找车子拖来沙子,改良土壤,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搞起了试验。“这种药材喜欢沙子地,喜旱不喜涝。”陈斌逐渐掌握了三叉白芨的特性,自己育种,又改良了自家三亩田地、租了邻居家的几亩田地,种上了10亩白芨。

  陈斌所在的村民组多是黄泥土壤,不适合种白芨。今年,他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投资4万元,到5公里外的姚坂村和青草镇的永庆村流转了50亩沙子地。今年春天已经栽种了10余亩,育苗80万株。剩下的40亩目前正在整地,秋栽马上就要开始了。

  白芨在春秋两季种植,育种只要温度湿度适合都可以。陈斌在后院里搭了大棚,育了足够的苗儿。据陈斌介绍,白芨的销路主要是韩国、日本,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口受阻。他说:等待时机成熟,再收割,白芨长在地里仍在成长、在拔节。

  陈斌与儿子战友父子俩成了好朋友,双方经常走动,学习观摩。目前他以种植三叉白芨为主,兼带石斛、黄精、七叶一枝花等。“这些年捆住了手脚,现在出门一把锁,没有了后顾之忧。年龄不算大,就放胆干一场呗。”陈斌笑着说。

  陈斌当了2年的贫困户,2019年脱贫。“儿子退伍后,若想接手就更好,上阵父子兵。若不想接手,我也还能干个十年、八年的。”

  陈斌家的中药材施的都是农家肥,人工拔草。据杨树店村扶贫专干刘杰介绍:“陈斌的白芨种植年带动务工100余人次,等50亩地全部种上后,务工带动能力更强。”

  眼下,陈斌正信心满满奔着小康生活,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带动乡亲们挣钱。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桂云 姚艺迪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