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归位的摊点才具“人间烟火气”

2020-06-22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桂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图为城管执法人员在商城大排档引导摊贩规范经营。

图为商城大排档夜市一角。

图为龙安广场夜市一角。

图为日益规范的早点摊。

  全国两会后,“小店经济”上了热搜。在这波“小店经济”大潮中,向来勤劳的桐城人表现怎么样?城管部门对“夜市出摊”有什么要求?日前,记者走访了城管部门及有关摊点主。

  “早就应该这样啦”

  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商城大排档,烟火味渐次浓起来。6月3日晚7点半,记者到达夜市时,姚长青的摊子上已有两桌客人吃过饭走了。

  姚长青是唐湾镇人,夫妻俩支着两张餐桌,在此摆摊五六年了。他们每天下午3点多就出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生意好的话,一晚上有千把元毛收入呐!”姚长青高兴地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说要重视小店经济,真是说到我们心坎上了,生在中国真的很幸福。”

  商城大排档是我市近年来唯一允许经营夜市大排档的场所。据悉,这里的摊点大多是夫妻档,一共有22个。

  85后方伟伟、90后杨光以前都是厨师,给人打工,现在在龙安广场附近租房做大排档,当起了小老板。眼下龙虾上市,两人的摊子上喝酒的、撸串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妈。

  夜间大排档、水果摊、早点摊、农家菜摊是桐城路边店、小店经济的主要成份。南门客运中心对面的环岛上,东西两边共划定了16个早点摊。上学的、上班的、进城务工的或带一份就走,或落桌就餐,炒饭、稀饭、烧麦、小笼包、豆浆,品种多,各取所需。记者采访当天,这里16个摊位只有6家在经营,据悉有些摊贩近期陆续出摊。

  73岁聂思云是石河村菜农,她说:“这辈子除了种菜就是卖菜,土地征收后,还剩三分地,忙得恰恰好。”聂大妈老伴黄苗根是教师,退休后,选择种菜当锻炼的方式。为让客户吃上最新鲜的蔬菜,每天凌晨3点老俩口就下地摘菜,“城里人就讲究菜的新鲜呗”。聂阿姨不会用微信,黄苗根学了用微信,取名“农家菜”。记者采访时,聂阿姨的菜摊上有五六个品种的时令蔬菜。黄苗根从手机上翻看昨天卖菜进账有137.2元,他说,现金支付的大概有五六十元。

  黄苗根说:“李克强总理说了,小店经济是小市场、大民生,这是为小店经济正名呢!早就应该这样了,再也不用担心被城管赶来赶去的。”

  地摊货,亲民“有味”

  6月4日早,在吴庆玲的摊位上,记者遇到就餐的黄先生。他是进城做装修工的,点的是炒饭,下饭菜有炒黄豆、豆干、咸菜等四五样小菜,他说:“一份饭5元,经饿,便宜。”

  方月亮是农民工,下班后喜欢邀三五友人,到商城大排档喝酒聊天,他说:“在这里喝酒,放松,开心,价格还公道实惠。”85后曹培培与伙伴们轮流坐庄,一周要来这里消费三四次,他说:“老板们服务都很到位。夏天会来得更多些。在这里喝酒,图的就是个轻松。”

  吴阿姨每天8点前来农贸巷买“路边菜”,她说,吃惯了小菜园的菜,虽然价格稍贵些,但一家人就认这个味。

  规范摊点需要“柔性”执法

  农贸巷背依农贸大市场,多来年形成了一场一巷卖菜的格局。据市城管局党组成员、执法一大队大队长戴丁柱介绍,这条巷子一直延伸到龙眠河大堤,在这里落地的摊贩有160多户,是市中心地带最大的农家菜集中销售区。桐城市和平菜市场(俗称农贸市场)正在改造中,就摊贩是否入市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摊贩,他们都认为:如果要交摊位费,或者要上二楼摆摊,就不想去。

  聂思云说:“在农贸巷摆摊的都是老年人,腿脚不便,喜欢随身带个小板凳,习惯了。不想上楼。”

  聂思云的想法具有代表性。小店经济不是新业态,后疫情时代,小店经济关乎民生,是低收入家庭增收的渠道,是解决就业的一个途径,也是年轻人创业初期练手的一个好平台。如果“小店经济”一哄而上,摆摊人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特别是给市容市貌、环卫保洁等带来巨大压力。

  据戴丁柱介绍,市城管局积极落实“六稳、六保”要求,选定区域,划定摊位,为小店经济保驾护航。目前已安排8个摊点群,安置89户摊点经营户;设置5个菜贩临时交易点,吸纳240余户经营者。从三方面对摊点经营加以规范,确保摊点经营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互融互促:一是线内规范经营,不影响人车通行,不堵塞消防通道;二是实行摊点自治,经营者推举摊群长,督促各经营者做到摊走地净,确保有序、安全经营;三是市环卫部门配备垃圾桶,增加一定的保洁力量,协助摊贩实行保洁自治,确保市容整洁有序。

  像南岛处的早点摊,一般9点前后就收摊。而商城和龙安广场的大排档,一般是下午4点左右开市,经营到凌晨。农贸巷的菜市一般在上午11点前后收摊。掌握了这些规律,城管执法人员在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强化管理,环卫保洁是能够保证的。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量对小摊小贩采取柔性管理,不过度执法。希望各位摊主遵守市民公约,协助城管做好城市管理,携手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市场秩序。

  一时间,夜市经济如火树银花,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与此相适应的则是城市管理的改进,对路边小店、夜市不能“一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必须刚柔相济、管放有度,才能确保小店、夜市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桂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