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开启,桐城市民营经济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市市场监管局牢记初心使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落地生根。积极实行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公司登记不再提交验资报告、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激发市场活力和投资创业积极性。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相继实施。逐步将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以“减证”推动“简政”,打通了办证难“最后一公里”,市场主体增量红利充分显现。并推动“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认可和应用,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先照后证”落实到位。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提升了企业登记便利化,并利用市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履行好“双告知”职责。
企业简易注销改革顺利进行。编制并在政务服务大厅公布了企业简易注销操作指南和提交材料规范,大力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退出难的问题,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了便利。
简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及时推行。全面实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改革,不再提交证明材料,更好地释放了住所(经营场所)资源。
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全程电子化登记顺利开展。赋予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起名难、起名慢”的问题,同时多举措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打下了良好基础。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使出实招。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桐城市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在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简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等举措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企业登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先后落实“3311”和“3111”制度,即将企业开办环节压减为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3天及至下一步的1天办结,1窗办理,最多跑1次。
“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进。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桐城市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或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并将相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在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上予以公示。
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推行到位。有效遏制了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实落细,降低了企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截至2019年9月,全市私营企业达11904户,注册资本685.10亿元,分别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207.52%和374.97%;个体工商户达35851户,资金数额26.86亿元,分别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60.46%和225.58%。桐城市在全省2018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位居一类县(市、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