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桐城市完善体制机制夯实“三保”基础

2019-07-23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重点企业
        桐城市坚持底线思维,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作为财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面巩固“三保”基础,提升财政保障水平。

  硬化预算约束。统筹本级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按照先保“三保”、再保其他支出的顺序,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确保预算编制不留缺口,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严格执行年初预算,除应急救灾等支出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同时不得擅自将“三保”支出预算调剂用于其他方面。加强对财政支出政策的可承受能力评估,充分考虑当前财力和长远影响,凡是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财政风险隐患的政策,一律不得出台实施,凡是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加强收入征管。严格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强化财税库联合协调机制,压实收入任务和建立考核机制,真正做到该收的坚决收上来,该减的坚决减到位。严格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严禁擅自减免税和缓税,坚决防止收“过头税”和收入虚收空转。深入开展调研摸底,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监控,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在已落实2019年一般性支出压减5%的基础上,拟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力争压减幅度达到10%以上,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三保”支出。注重科学规划民生项目,突出有质量、可持续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结合财力和基层实际,加强统筹,认真做实“三保”项目保障。

  盘活资产资金。开展清理清查,摸清全市国有资产底数,对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处置,将变现处置收入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形成的减收缺口或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时监控各类财政性资金,及时收回结余资金和超过规定期限未用完的结转资金,统筹用于重点支出,严禁资产部门化、资金碎片化。

  加强绩效管理。从2019年开始,预算单位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必须编制绩效目标,并提交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再审核,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或绩效评价结果差的,暂不安排或少安排预算。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对不问效果、不计成本的项目,进行公开曝光和问责。

  加强债务管控。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严禁变相举债。全面排查平台公司风险隐患,严禁平台公司风险传导财政引发“三保”风险。探索债务重组、债转股、混改等途径推进平台公司转型。严禁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不得通过异化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