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老人原是烈士后代
一手拿火钳,一手拿编织袋,沿路捡拾垃圾,风雨无阻。一天四趟,行程超过15公里。这是大关镇岐岭村77岁老人郭兴兰每天的必修课。人们都亲切地称她“环保老人”。
6月4日下午,骄阳似火。记者在大关镇岐岭村境内五岭水库的大坝上见到了这位老人。除了草帽和劳保手套,没有特别的防晒装备。老人皮肤黝黑,精神矍铄,十分健谈。
“现在的垃圾少多了”,老人高兴地说。
义务捡垃圾五年 有人骂她有毛病
郭兴兰有二儿一女,四世同堂,孩子们常年不在身边。2012年,郭兴兰老伴去世,生活节奏改变了。她在家守了两年,有一天她突然想起母亲生前说的父亲留下的话,感觉要做点事。于是,她拿起了火钳和编织袋,到五岭水库边去捡垃圾。五岭水库周边风光宜人,钓鱼的人多,水库上游还有两个自然村庄,常常有垃圾被风浪堆积在岸边。
一开始,她藏藏掖掖的,怕人看见了。大家也以为她是捡破烂卖钱的,后来发现她是在捡垃圾。有人背后议论:这老奶奶是不是神经病啊!有乡亲当面打趣:“你捡垃圾,可有工资呀?”郭兴兰笑笑,“我愿意的”。
乡亲们怎么说,她倒不在意,在意的是子女们的感受。果然,儿女们都不赞成,怕老母亲摔了跌了,或是被蛇咬了什么的。郭兴兰说:“你们阻止也阻止不了,我现在身体很好,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
就这样,郭兴兰从第一天开始,五年来,从未停歇。
“后来我晓得大水库里的水是大家吃的,更要尽心了”
岐岭村位于大关镇西北部,与舒城县搭界。郭兴兰知道五岭水库是大关镇自来水取水区是后来的事,她听说后更坚信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那我更要尽心了,要抓紧时间捡得干干净净的。”
五年来,郭兴兰正月初二就出门,沿水库大坝来来回回地仔细找寻陈年垃圾。五岭水库是小(一)型水库,是大关镇7万多人的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好这个大水缸,郭兴兰扩大了巡视范围,沿着公路逆流而上,一路捡垃圾,还义务宣传环保知识。
今年开春以来,郭兴兰硬是把水库周边五个自然村庄的陈年垃圾搬走了,“一共20多桶。”
有时候会在水库边发现死鱼、死鸡什么的,老人顾不得反胃,用随身带的塑料袋一把装起来带走。
烈士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原来,郭兴兰是烈士的独生女。父亲郭其俊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救一团人”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8岁,郭兴兰时年不足3周岁。
郭兴兰对父亲的记忆,全部来源于母亲的叙述。母亲告诉她,父亲生前曾希望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要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
老人笑说:“我没有星期天呐!”
有一天,郭兴兰因事耽误了傍晚时的一遍,那天晚上她“做梦都在捡垃圾,如果环保没搞好,就像我生了病一样!”
郭兴兰大儿子杜广生因为患胆结石在家休养,他看着母亲每天一边辛苦一边乐呵着,不仅理解了母亲的行为,还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家务。有时候,还用电瓶车把母亲送到水库大坝上。如果不赶巧,杜广生会主动替母亲巡视一遍。“我希望自己还能再捡十年,如果身体真不照了,我希望我儿子能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