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乡村歌手张小根的“桐城歌”情缘

2019-06-04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陈高潮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乡村歌手
        桐城民俗:“三月三,吃蒿子粑。”今年农历三月三,我应时品尝了蒿子粑,只是这吃蒿子粑的地点有点儿特别,不是在自己家,而是在离家几十里外的桐城乡下,在优秀民歌手张小根的家里。
  为啥会在张小根家里吃蒿子粑?是因为桐城市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下乡搞一次搜集“桐城歌”的采风活动,我应邀参加,一大早便高兴地随文化馆朱怀江、郭骊、乔国庆等同志一道,乘车来到地处青草镇三畈村张小根的家里。张小根的弟弟、新八中音乐老师张小康,也从城里一同前来,并邀来省合唱指挥协会副会长、科大附中音乐老师牛天民,还有舒城师范音乐老师邓岭等几位音乐界的朋友。
  阳春三月风光好,满眼金色油菜花。张小根家整洁的农家小院,就坐落在这一片油菜花的花海中。进屋见了面,刚落座,张小根、张小康和老母亲便热情地泡茶拿瓜子,还端上一大盘散发着清香的蒿子粑。大家兴致勃勃地边吃蒿子粑边喝茶,拉开了关于“桐城歌”的话题。
  张小根是我们这次采风活动中要重点采访的民歌手。从交谈中得知,小根1962年出生,今年虚龄58岁。1976年他初中毕业,干了几年农活儿,便拜师学做木匠,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后来又改行搞装修,直到现在还时常接活儿干。聊起“桐城歌”,张小根笑着说:“这桐城歌,我是自小儿就会唱的,大多是老妈当年一句一句、一首一首教会的。”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便跟着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就是传承!”有的说:“这就是张小根唱桐城歌的根!”
  小根母亲邱荣华虽已年届八十,但精气神挺足,言谈敏捷,笑声爽朗。她告诉我们,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识字,但是有一肚子的老歌。当年她教小根、小康唱这些乡下老歌,并不知道这就是后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桐城歌”,只晓得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那时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差不多人人都会或多或少唱上几首。而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爱唱歌的人,所以教小孩学唱这些老歌,就和教小孩学会吃饭、走路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
  小根的弟弟小康接上母亲的话说,的确,当年的乡村里,到处都能听到“桐城歌”的歌声。唱“桐城歌”主要不是为了艺术表现,应该说本来它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的乡村土壤,这样的浓郁氛围,从小就培育了他们哥儿俩对“桐城歌”的热爱。
  小根接着说,当年母亲教唱“桐城歌”,还有一层用意,就是想给家人、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快乐。在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家里日子过得艰苦,想有文化娱乐那只能是奢望,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唱儿歌、唱山歌,可以不花一分钱,还能让人乐呵乐呵。说到这里,小根清了下嗓子,一边吟诵一边歌唱道:
  桐城歌谣前人留,
  留在世间解忧愁,
  歇上三天歌不唱,
  三岁孩儿白了头,
  急得娘亲亮歌喉哇亮歌喉。
  大家听罢,鼓掌,又从专业的角度各抒已见。有的说,这首歌,生动地阐释了“桐城歌”蕴含的“快乐元素”。有的说,“桐城歌”就是这样,可吟诵,可歌唱,也可歌唱中夹带着吟诵,吟诵中揉合着歌唱。有的说,这首歌所体现的“七言五句式”,正是中国歌谣史上特有的“桐城歌体”。
  接着,小根母亲也亮起歌喉,给大家唱了一首“桐城歌”《十只戒指十个郎》:“十八岁大姐靠门框,手戴戒指金晃晃。走路的大哥莫笑我,十只戒指十个郎……”。这首歌的歌词比较多,有二十多句。大家又一次鼓掌,都夸老人家唱得好,原汁原味,生动有趣。有的同志还细细询问,一字一句记在本子上。馆里老朱、老乔,也用摄像机、照相机作了现场演唱记录。
  现场气氛渐次热烈。有同志提议道:“老人家唱得这么好,小根,你也放开嗓子来一首!”小根笑答一声“好”,便站起身来,抖擞精神,放声高歌,唱起他最拿手的一首“桐城歌”《帮郎田里来插秧》:
        郎在田里插黄秧,
  姐拎箩筐去采桑。
  箩筐挂在树枝上,
  帮郎田里来插秧,
  来插秧,插完黄秧再采桑。
  跳下田来唱一支歌,
  田公田母你记着,
  前年收下五千担,
  去年收了万把箩,
  万把箩,
  今年比去年还要多。
  小根的歌声宽厚宏亮,舒缓悠长。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歌唱的称赞。牛天民老师在称赞之余,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了指点。他说,人到六十岁以后,声带的老化迹象会变得比较明显,对音域、音质会造成负面影响。他建议小根要抓紧在六十岁之前的两三年时间,尽可能多的搜集整理原生态“桐城歌”,并一一歌唱、录音,力求形成最佳效果的“桐城歌”音频、视频资料,由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保存。小根连连点头称好,文化馆的几位同志也当场表示,将会和小根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完成这项工作。
  时值上午,阳光灿烂,油菜花一片金黄,飞来飞去的小鸟叽喳欢唱。小根、小康和母亲领着大家向大门外走去,一边欣赏乡野春光,一边继续有关“桐城歌”的交流访谈。
  交谈中,小根告诉我,得益于市文化馆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推荐,近两年他已数次登台演唱“桐城歌”,圆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第一次登台演唱,是2017年12月,在六安市参加“迎驾杯”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并获得了“原生态”组二等奖。
  2018年4月,著名音乐学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王安潮,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安徽省代表性民歌“桐城歌”为例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张小根、张小康进行了现场演绎。其中,张小根演唱了《太阳起山往上托》、《天上五彩云头开》、《帮郎田里来插秧》、《十爱》共四首原生态民歌。王安潮的讲座深入浅出,两位歌手的演唱精彩纷呈,讲演结合的形式灵活生动,理论研究与活态传承相得益彰,让参与本次活动的学院师生受益匪浅。
  同年7月,张小根参加“盛百杯”桐城市第五届歌手电视大奖赛,以演唱“桐城歌”获得三等奖。9月,参加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市地方戏曲(稀有剧种)展演,以演唱“桐城歌”获得二等奖。张小根,一位爱唱“桐城歌”的乡村歌手,以他富有特色的歌唱,既为家乡桐城在歌坛赢得了荣誉,也为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陈高潮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