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亲,魂兮当归,烈士爷爷安息吧!
潘化民23岁照片
峥嵘岁月,英雄为国赴难,遗下孤亲万般思念。
我的爷爷潘化民(曾用名潘化名)1925年生于桐城市吕亭镇平坦村吊庄,幼时接受私塾教育,在安庆完成中专学业后当了教书先生,他气宇轩昂,英俊挺拔。
1947年,爷爷22岁,和奶奶结婚后,他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
奶奶黄菊芳,从小家境殷实,大家闺秀,性格温和,美丽善良,她和爷爷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相亲相爱。
两年后的1949年上半年,杭州解放,因爷爷是知识分子又表现优秀,部队推荐他成为中国空军第一批飞行队学员,隶属原杭州笕桥机场空军基地预备科机械大队。1949年10月下旬,在一次中国空军保卫战中,为保卫笕桥机场基地飞行装备设施,爷爷遭敌军轰炸,壮烈牺牲,时年24岁。
爷爷牺牲后,家中收到部队寓意不祥的“鸡毛信”,全家人悲痛不已,又不得不将爷爷已经壮烈牺牲的消息瞒着十月怀胎即将分娩生产的奶奶。
因无法得知爷爷牺牲前后的具体情况,曾祖父和大爷长途跋涉来到杭州,找到爷爷所属的部队。当时部队负责人告知,烈士遗体已经火化,以后将统一安葬。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祖父和大爷含悲忍痛,回到家乡。曾祖父一面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子感到自豪,一面将失去亲人、寻亲不得的痛苦压在心底,此后再也不提。
父亲是爷爷唯一的遗腹子,于爷爷牺牲后一个月出生了。为了纪念爷爷,曾祖父给他取名“墓杭”,全名“潘墓杭”饱含了曾祖一辈对父亲的深切希望和殷殷重托:希望他长大去杭州寻找烈士父亲的坟墓,牢记父亲为国捐躯壮烈牺牲在杭州的英勇事迹。
爷爷牺牲后,奶奶忧伤悲恸,带着年幼的父亲度日如年,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1958年全国遭受自然灾害,为了孩子多吃一口维持生命,才30岁的奶奶自己饿死家中,丢下了年仅七岁的父亲。父亲像急流之中飘摇的小船,漂浮不定,无依无靠,未来人生风雨叵测,飘向哪里?
后来,姑奶奶(爷爷小妹)听说孤儿侄子挨饿受冻,奄奄一息,将饿得命悬一线的父亲收留抚养。
此后艰难的岁月里,父亲在姑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成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辗转多地,完成小学(鲁洪),初中(桐中)学业。长大成人后,父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养育儿女,我和姐姐在“革命烈士”后代的光环下茁壮成长。
但是,“墓杭”姓名之重托一直深藏在父亲心里,父亲也多次委托他人寻找祖父墓地,都杳无音信。父亲也为何时能去杭州寻墓而长期惴惴不安。
1981年,作者与父亲在杭州
追寻千里,爷爷不知魂归处,儿孙度日焉能安?
1981年清明节前夕,父亲参加工作几年后,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带着才6岁的我,先坐汽车到合肥,再乘火车和轮船,四天后才到达杭州笕桥机场,探寻爷爷生前部队和安葬地信息。
幼小的我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看着军用机场空中翱翔的战机和训练中飒爽英姿的战士,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爷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父亲带着我,走遍杭州市的座座山头和丘陵,凡是可能有坟冢的地方或者安葬军人的地方,父亲都一一仔细查看。我走累了,父亲就将我架在双肩上继续行走。我们在杭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三十余天,找了一天又一天,看了无数的墓碑和坟地,还是没有找到烈士爷爷潘化民的信息。父亲只得带着幼小的我失望而归。
1981年杭州千里追寻未果后,我和姐姐上学了,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直至后来工作。父亲继续在他的单位(桐城市农机厂)上班。父亲工作勤勤恳恳,为人忠厚老实。我们家一直过着平凡快乐的日子。然而,每当节日来临,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夕,乡政府或者生产大队的工作人员就给我们烈属家庭送来对联和慰问品,我们感觉到作为烈属后代的无限光荣,同时又体会到了父亲和伯父等人对爷爷深深的思念,还有一直压在父亲心头那块沉甸甸的石头:爷爷您的墓,究竟在杭州哪里?
多年来,我曾不间断的委托多位在杭州的同学、老乡四处寻找,都没有得到任何关于爷爷的信息。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三十年过去了,2011年的春天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下午,父亲接到同乡——在杭州工作的陆叔叔的电话:“墓杭,你父亲的墓在杭州市南山烈士陵园,我帮你找到了!”父亲手握话筒一时哽咽,潸然泪下。父亲已年过花甲,身患癌症,做过手术三年了,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一生的心愿,见英雄父亲一面,也完成他父辈沉甸甸的托付,他多么激动啊!
作者(右一)与家人在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杭州市烈士陵园——爷爷牺牲后的栖息之地,我们终于来了!2011年4月2日,父亲、母亲、姐姐、姐夫和我全家五口人一起来到杭州,看望革命先烈爷爷。我们走进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拾级而上,那高耸入云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纪念碑正面镌刻有陈云题词:“死难烈士永垂不朽”。走到纪念碑背面,当看到革命烈士名单中,鎏金字体“潘化民”三个大字时,我们一家人泪流满面,相拥而泣。父亲更是在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嚎啕大哭,父亲哭诉着等待了六十多年的父子思念之情,哭诉着他完成重托之后的喜悦之情。这一天,他等待了整整60年啊!
陵园管理人员的介绍,解开了父亲和我心头的谜题:爷爷当年英勇牺牲后,烈士骨灰一直寄存在杭州市殡仪馆等待家属认领,直到1997年,爷爷和多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多年无人认领的烈士骨灰一起,被杭州市人民政府统一安葬在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可1981年父亲带着我满山寻找,哪能找到我亲爱的爷爷?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杭州市民政局翻看《杭州市革命烈士英名录》,爷爷潘化名(民)赫然排列其中,是杭州市的第四百九十六位烈士。
爷爷,杭州市人民没有忘记您,将您安葬在烈士陵园,供后人永久瞻仰!你们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豪情壮志和你们创造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历史,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奋斗!
“补办证书,否则泉下无颜见祖父”,父亲临终托付压心头。
由于爷爷1949年牺牲,在将近50年后的1997年安葬于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直至2011年才找到。整整六十年,漫长的六十年,寻找爷爷安息之所一事,寄托着我们全家人日夜的思念和牵挂,也成为我长大成人以后一个未了的心结。2011年杭州之行后,父亲想到我们烈士属家属缺少《革命烈士证明书》,就去桐城市民政局申请实地调查,要求了解革命先烈事迹、补办证明书。由于种种原因,父亲递交了办理《革命烈士证明书》的申请后,办理程序一直未能启动。
2015年,父亲病情复发,即将离开我们,他最后叮嘱我说:“孩子,我的时间不多了。只有拿到《革命烈士证明书》后,你爷爷才能灵安杭州,也不愧于他为中国空军事业做出的牺牲,我死后才有颜面去见我的父亲!为你的烈士爷爷补办烈士证书的事情,你务必重视啊!”
是的,父亲生病二次手术后,补办烈士证一直是他的心头大事,常常念叨。我们总是担心他的身体,安慰他说等他身体好些我们再去相关部门申请,去杭州、去南京收集材料,为爷爷补办证,但是直到他病重离开我们,办证的事情一直被搁置。
父亲去世又三年多时间了,他临终前的声音时时在我耳边萦绕,我常拿工作繁忙或者办证程序复杂来说服自己,可是,“你心安吗?你对得起为国捐躯的爷爷和忠心耿耿的父亲吗?”我一遍遍的拷问自己!我拿什么去面对父亲的遗愿,又如何让九泉之下的爷爷和父亲瞑目安息?
桐城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刘朝辉(中)带队到杭州调查证实潘化民牺牲前后的光荣历史
关爱烈属,政府部门在行动,潘家三代终将心愿偿!
2018年,桐城市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刘朝辉了解到我爷爷潘化民1949年在杭州英勇牺牲,至今未办理《革命烈士证明书》的情况后,非常关心并重视此事,督促相关部门着手调查。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向阳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安排相关负责人落实此事。
2019年5月9日,刘朝辉政委不辞劳苦,带领刚成立的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胡文清、桐城市双拥办副主任王华琳、桐城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邱健主任等,一行人风尘仆仆来到杭州,调查证实爷爷牺牲前后的光荣历史相关信息。
他们首先来到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杭州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瞻仰墓碑,后又来到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展板“英名录”里,找到烈士“潘化民”。刘政委当即表示说,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收集整理爷爷潘化民的资料,申报上级部门,为爷爷补办“革命烈士证明书”,让烈士英魂安息,让我完成父亲的遗愿!
习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我为我的英雄祖父感到光荣和骄傲!缅怀革命先辈、传承英烈精神,是我辈应尽的责任。
愿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本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