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老街起源于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屯兵筑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老桐城八景,孔城就占三个——“荻蒲归帆”、“孔城暮雪”与“桐梓晴岚”。孔城老街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兼容并蓄、和谐并存,可以去探访踪迹。
孔城古商业遗存众多,现存古建筑118幢。大宗物流货运占据着古镇经济的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的商业文明导致了商业文化的繁荣。走在古旧的青石板之上,老街就像一本展开的线装古书,读起来津津有味。
老街自北至南分为十甲(地段),每甲有其不同的行业分工。“十甲歌”就是老街行业文化的典型反映。“一甲咚咚呛,高跷带五猖;二甲真有钱,出个彩轮船;三甲真大胆,出个玻璃伞;四甲人斯文,出个富贵亭;五甲没得出,出个十二属;六甲与七甲,平台伴銮驾;八甲不顾羞,出个老悠秋;九甲狮子丑,像个哈叭狗;十甲人真榷,出的是台阁。”其独特的曲调,欢快的旋律,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也博得外地游客的欢迎。
老街中段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桐乡书院,是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后裔戴均衡为教化桑梓,捐钱修建的。房舍五座,蔚为气派。道光二十一年(1841),书院开课,场面壮观。大学者方东树赞曰:“峻宇遥峰通一气,秋阳螟色暖周堂”。桐乡书院是儒家文化弘扬的场所,也是“桐城派”办学的重要历史物证。今存朝阳楼与建院石碑。置身书院,能闻到浓浓的书香。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影响深远。其鼻祖戴名世就是孔城人。葬于孔城清水塘村,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开(1784--1824),桐城派中后期代表人物,也是孔城人。
老街民俗活动盛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每逢节日,舞龙灯、舞狮子灯、挑花篮及打连湘等节目便闪亮登场,老街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平时到老街,能见到气韵十足的打腰鼓、十番锣鼓,还能在“帘青斋”里舞文弄墨,一展身手。
北京中坤集团保护性开发孔城老街,突出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孔城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多元化的宗教文化,已经启动的二期工程结合山水背景及古桥和人文遗迹,融入民风民俗,打造梦幻桐城实景旅游剧;老街边正在建设的美食一条街,与老街景区相衔接,将徽风古韵铺展延伸,弘扬淮扬饮食文化的精髓,利用周边山林打造的“刘老根生态园”、“碧玉晴岚生态园”,漫步其中,神清气爽,乐不思蜀。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